作者:兰陵笑
发布时间: 2025-05-27 16:20:32
浏览量:0次
说明:文中所有的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在影视领域,人工营造出的假象与幻觉即影视特效(又称特技效果)。电影制作者借助特效,能避免演员陷入危险,降低制作成本,或者单纯让影片更抓人眼球。微型模型是影视特效常用手段,像人、妖怪、建筑、交通工具等模型都会被用于特效制作。若需移动模型,有三种方式可选:手动、机械驱动或电力驱动。手动移动模型耗时颇长,因为模型在银幕上哪怕仅一秒的活动,背后都至少需要 24 个连贯动作来呈现。
影视特效作为电影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电影发展贡献巨大。那电影电视作品里为何要出现特效呢?其一,影视作品的内容及片中的生物、场景,有的纯属虚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像怪物、特定星球等。既然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却又需要在影视中呈现,就得依靠特效专业人士来创造与实现。其二,有些场景或效果现实中虽可能存在,但无法做出特定效果,比如让演员从三十层楼跳下,这显然不可能,便需电脑合成。此外,有些场景现实中能呈现,可成本过高或效果欠佳,也得借助特效,如战争片里常见的飞机爆炸等。
从制作手段来看,影视特效大致可分为两种:
1、传统特效
传统特效历史悠久,可细分为化妆、搭景、烟火特效以及早期胶片特效等。在电脑技术尚未普及的时代,所有特效都依靠传统手段完成。以八十年代的经典剧集《西游记》为例,其中妖魔鬼怪的形象都是通过传统特效中的化妆技术实现的。专业人员精心制作妖怪面具,演员佩戴后进行拍摄。搭景方面,如天宫的场景,通过搭建类似天宫的建筑并辅以烟雾效果,营造出云雾缭绕的仙境氛围。而孙悟空跃上天空的镜头,则是利用早期胶片特效完成的,不过随着电脑技术的兴起,这种手段已逐渐被淘汰。
2、CG特效
CG,即电脑创作,当传统特效无法满足影片需求时,CG特效便大显身手。它几乎能实现人类想象中的任何效果,为电影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
在全球范围内,有几家公司代表着CG特效的顶尖水平,如工业光魔、Digital Domain以及新西兰维塔公司等。近二十年来,无数震撼人心的大片都出自这些公司之手。
工业光魔由乔治·卢卡斯于1975年创立,其代表作包括《阿凡达》、《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系列、《终结者》系列、《侏罗纪公园》以及《星球大战》等。其中,《侏罗纪公园》中的史前恐龙和《加勒比海盗》中的章鱼脸形象尤为经典。
Digital Domain则是由《变形金刚》的导演迈克尔·贝创立的,是美国仅次于工业光魔的电影特效公司。其主要代表作有《泰坦尼克号》、《2012》、《后天》以及《加勒比海盗III》等。
新西兰维塔公司由彼得·杰克逊创立,其代表作包括《指环王》系列、《阿凡达》(此类特效大片往往由多家特效公司共同完成)以及《金刚》等。该公司制作的咕噜姆和金刚形象,代表了业内CG生物制作的最高水准。此外,维塔公司还开发了群组动画工具MASSIVE,通过这一软件,成功在《指环王》中创造了千军万马混战的史诗级场面。
尽管国内也对该软件进行了研究,但由于成本和人员水平的限制,尚未取得显著成果。
真实,作为艺术创作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既区别于生活真实,又不同于科学真实——它无法与生活完全重合,也无法像科学事实那样被验证和复现。电影为观众编织梦境,优秀的电影则让观众沉醉其中,不愿梦醒。然而,没人愿在梦中见到自己习以为常的景象。影视特效正是为这梦境添彩的魔法,它借助技术手段,创造出观众未曾见过、也未曾想象过的奇幻世界。作为电影创作的重要手段,影视特效同样遵循艺术创作的根本规律——真实。
首先,影视特效在处理人景物、声光色等视听元素时,力求逼真。这些元素是构成画面信息的关键,特效处理的原则是还原它们之间的整体关系。无论是虚拟生成还是抠像合成,都需结合场景环境光线,统一影调、色彩,恢复质感,以实现逼真效果。若处理不当,观众便能轻易察觉特效痕迹,从而产生疏离感。
其次,影视特效在镜头的视点、运动及物体运动轨迹上也需保持合理。镜头的视点即观众的视点,其合理位置应遵循真实感受,并适度拓展以符合人的视觉习惯。镜头运动需遵循传统摄影机运动的严谨规范,在数字特效中亦不可随意打破,以免形式与内容脱节。物体的运动轨迹应严格复原自然界中的真实状态,任何偏差都可能改变人们对事物的整体认知,导致不真实感。
1、三维特效
在影视特效中,绝大多数涉及立体透视变化的角色与场景均由三维特效打造。三维特效无疑是特效领域中技术难度最高,却也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例如,影片中栩栩如生的怪物形象、《2012》中席卷全城的洪水,以及摩天大楼轰然崩塌的震撼场景,皆离不开三维特效的精湛技艺。其一般制作流程涵盖模型构建、材质与灯光设置、角色绑定、动画制作以及最终渲染。在软件应用上,国内以MAYA平台为主流,同时辅以MAX、realflow、houdini、C4D、XSI、LIGHTWAVE等数十种专业软件。
2、合成特效
合成特效的典型应用可见于古装片中大侠施展轻功、翱翔天际的场景。具体操作方式为:将演员打斗动作与天空背景分开拍摄。演员打斗部分通过吊钢丝在蓝幕或绿幕前完成,随后在后期软件中去除蓝幕与钢丝,仅保留演员形象,并将其与实拍天空背景合成。如此一来,演员便仿佛真的在天空中打斗。当然,实际合成过程远比这复杂,许多后期软件虽能模拟三维特效的部分效果,但多作为辅助工具,难以完全替代三维软件。在软件选择上,nuke、fusion占据主流地位,同时也有部分公司采用AE、COMBUSION、SHAKE、flame、smoke等平台。
3、数字绘景与概念设计
数字绘景与概念设计在影视特效中可视为绘画艺术的延伸。数字绘景方面,如影片中展现远古城市全景,涉及数千幢古民居、宫殿、花草树木、小桥流水等繁复元素,若采用三维软件制作,成本高昂且需多人协作。而数字绘景师则能凭借个人技艺,将这些元素一一绘制成图。概念设计则多用于前期制作参考,如影片中需呈现怪物形象,导演通过语言描述,概念设计师便以图片形式将其具象化,确定形象后再交由三维特效团队制作出栩栩如生的怪物。
在当下的电影制作流程里,从分镜头剧本阶段开始,特效理念便已融入其中,影视特效彻底改变了传统电影制作的流程与模式。在剧本策划与叙事安排上,影视特效助力创作者突破传统线性思维框架,彻底打破时空限制。如此一来,那些因拍摄技术局限而难以呈现的画面得以实现,创作者得以尽情挥洒想象力。除传统剧本与分镜头剧本外,影视特效还需单独制作特效剧本。
进入前期拍摄阶段,实地拍摄之外,搭景、蓝幕、模型、数字天光画等拍摄手法日益增多。为满足抠像需求,演员常需在蓝幕摄影棚内完成拍摄。在无实景的蓝幕棚中,演员需凭借想象进行表演,且情绪动作要与后期合成的画面场景相契合,这对演员的经验与表演功底无疑是巨大考验。
此外,照明与道具的要求也与传统拍摄大相径庭。灯光人员需结合即将合成的背景光线及环境变化,如风雨雷电等,精心设计摄影棚内的灯光。道具的某些部分会隐藏在蓝布之下,制作时需与后期合成的道具严丝合缝。置景与道具人员的工作也不再局限于制作实物模型,而是需在计算机中绘制所需场景与道具,以供后期合成之用。
前期工作结束后,后期合成处理全面采用计算机技术,传统的遮片、叠影等特效方法逐渐被计算机软件功能所取代。
电影是一门表现的艺术,创作者借助视听语言讲述动人故事,展现人物情感,以此感染观众。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影视特效让众多原本难以呈现的电影题材得以登上银幕,催生出全新的电影语言样式与风格。这为创作者开辟了无限的想象天地,使电影人的思想挣脱技术枷锁,获得自由。
借助影视特效,导演能够塑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人物、场景与物体,复原宏大的古代建筑,实现现代人与历史人物的跨时空对话。还能依据风格与剧情需求,灵活调整摄影机的视点与运动轨迹。
数字特效已逐渐成为视听语言的重要元素,与人景物、声光色、镜头运动等并驾齐驱。可以设想,若没有数字特效,就不会有《骇客帝国》这样的经典之作,也不会有其独特的叙事结构与深邃的哲学思考,更不会有被奉为典范的静止旋转视角影像。因为沃卓斯基兄弟在创作剧本阶段,就已融入影视特效的思维来构思故事、营造画面。他们不仅革新了拍摄制作技术,更开创了依赖特效才能实现的画面语言与叙事语言。
下一篇 写实类射击游戏里枪械该如何设计?
优秀作品赏析
作 者:李思庭
所学课程: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作 者:林雪茹
所学课程: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作 者:赵凌
所学课程: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作 者:赵燃
所学课程: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同学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