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形式流畅的剪辑(1) : 画面的剪辑技巧

发布时间:2024-03-07 09:40:38 浏览量:199次

首先,相对于用一整首BGM剪辑MV形式的视频,预告形式的剪辑更加依靠画面,音频和氛围创建的综合剪辑基本技巧。

伪预告主要目的是将不同影视作品的角色建立关系(通常是CP向)。

  1. 所以角色之间相互的关系建立主要通过眼部接触来显示,可参考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效应:

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库里肖夫效应

在一个相同的表情镜头前后拼接不同的内容,观众会对这个人物产生不一样的印象。

这个理论运用在拼接不同影视作品角色中,利用视觉错觉进行情感更换。比如在夜班经理中,抖森的一个哭泣的镜头,其实他对着的是一个尸体,但是更换接替片段成为锤哥,突出的不是他的恐惧而是他们关系的走向。


夜班经理中的镜头


惊天营救中的镜头

在后期将色调调整一致,很难区分是剪辑后的结果。


  1. 爱森斯坦的镜头冲突性

爱森斯坦将镜头与镜头的碰撞冲突分出来10个大类,但是,在普通剪辑用得最多的其实就是空间,光影和节奏冲突。

预告片形式的剪辑目的就是为了叙事和创造矛盾冲突。空间可以在特写和全景这种镜头之间转换来突出冲突点。光影主要依靠明暗。

最主要的节奏冲突,预告片不可能保持一个节奏,快慢交替才是一个最佳状态。


夜班经理


惊天营救


这一组镜头中光影明暗是衔接的,但是夜班经理是动态运镜,惊天营救是一个静态的对话镜头。叙事对话的静态穿插叙事动态:他随时都会被杀。这句话穿插在他们的对话和被杀对象的动作,造成一个平行剪辑效果。

  1. Eye contact(眼神的交流)如何将不同影视中的角色联系起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建立眼神交流。也就是剪辑理论中最常提到的,180度轴线。

来自看电影

这样保证镜头方位感前后一致才能尽可能消除这是不同作品镜头的隔阂感。

  1. 相对于MV形式的剪辑,预告片形式尽量少用过渡技巧,渐黑一般用在场景切换,短片段衔接,相隔时间长的剧情,或者渲染比较柔和的感情
  2. 节奏比较紧凑的预告比如追逐戏,画面上的选择,运动中的镜头要比静态更合适。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