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9 19:17:30 浏览量:282次
电影节奏的快慢由哪些方面影响呢?一般人认为,电影的镜头短就是快节奏,电影的镜头长就是慢节奏,这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其实,它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时间节奏,而是影响观众注意力的节奏,因此,电影叙事的节奏是注意力的节奏。
著名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在他的著作《电影语言》中说,所谓电影节奏并不意味着抓住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而是每个镜头的连续时间和由它所激起并满足了注意力运动的结合。
这个对电影创作人来说非常重要,为了更容易理解和便于电影人在拍摄时的应用,这个概念可以理解为,电影的节奏是综合运用各种技艺制造不同层次的对比效果。它的作用是达到引导观众注意力和激发观众情绪的目的。
电影中,制造不同层次的对比效果对影视创作人创作非常重要,通过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和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两个案例就可以看出。
在侯孝贤的电影里拍摄打斗镜头,与常规的功夫片拍法相差非常大,他不用运动镜头和近景特写去渲染,而是用全景,远景甚至大远镜的固定机位。
按照好莱坞标准套路,这是违反常识的做法,但这恰恰是侯孝贤导演个人风格的印记。
这其中的玄机就在于他用像画一样的全景去展现时代景观,却用中近景去表现人的内心情绪,所以观众适应了这种语境后,注意力就被引导到角色的情绪中。
他的电影中,大全景的镜头特别长,而表现人物交流和状态的镜头相对较短,观众就会关注到人物的情绪瞬间。
而黑泽明的《罗生门》中的这一段则恰恰相反。这段内容是用快切的短镜头去渲染森林里幽闭的气氛,却用长镜头甚至停顿来凸显人内心的紧张和惶恐,两种节奏各有风格也各有目的。
所以镜头的长短以及快慢节奏只是相对概念。在慢的语境中,快是强调,在快的语境中慢也可以成为强调。电影就是利用这些不同长短的快慢相接,或其他各种对比形式创造独特的节奏。
电影的变化莫测的特点特别像音乐,所以黑泽明导演说,电影和音乐最接近,电影节奏的控制核心掌握在导演手中。
他就像交响乐的指挥,剧组是是他的曲谱,主创人员是他的乐队成员,思想是他的指挥棒,他需要运用自己的思想指挥主创人员,用他们的设备和技术以及艺术造诣来创造变化万千的节奏。
这些技艺包括五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叙事节奏、表演节奏、造型节奏、声音节奏和剪辑节奏。总之,想要拍出好片还是需要导演应用自身的综合能力,这里提到的视听语言就是指电影造型的部分,有以下 6 个方面。
1.镜头长度
从《悲情城市》和《罗生门》就可以看出长短镜头并不是判定电影节奏的标准。很多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依然有其变化丰富的快慢节奏,它依靠叙事、表演节奏以及调度来实现节奏变化。
很多片子拍摄的非常的快,剪的非常快眼花缭乱,但是看完之后什么也没看明白,这是对长短镜头、对节奏的一种错误理解。
而对于常规影片来说长与短的对比,是最常用的节奏控制手段。创作人需要在拍摄之前对作品有十分清晰的考量和抉择,了解片子是以长镜头为主,还是以短接镜头为主,或是指在特定某个情节使用长镜头或者短镜头。
2.景别的变化
景别的镜头类型及使用技巧 你需要深化理解的是,如何用景别变化创造节奏,通常会将剧本定一个景别标尺。
景别标尺就是拍摄中最常用到的景别,像希区柯克导演的《后窗》的这个段落,大量的中景以展示人物和人物,以及人物和空间,也就是环境的关系。
它的目的是为了正常的推进叙事。中景是最容易让人融进故事之中的一个常规景别,所以当你在通篇都是中景为主,而用到大特写或者大远景时,就让画面的意义非凡。
要么用大特写来强调人物的内心或者人物的状态,要么用大远景来渲染气氛和渲染当时的情绪,这是景别的大与小的对比。
3.摄影机的运动及调度
在《罗生门》农夫上山的这个段落里,导演使用前景遮挡,再利用跟镜头的运动方法,加快了农夫上山的节奏,但是当农夫看到尸体时,镜头戛然而止。这就是动与静的对比。
4.光线对比
在印度电影《未知死亡》中,在叙事时间上的前半部,叙事时间不是指影片的时间而是叙事发生的前后时间。前半部的影调明亮,以高调为主。外景的阳光明媚,背景色彩艳丽且饱满。
后半部分进入主人公的复仇阶段,影调骤变,大光比、高反差,室外阴郁,室内以暗调、冷色系为主,因为叙事的需要,令前后的色调反差创造不同的叙事节奏。这是光线的明暗对比。
5.色彩对比
电影《红高粱》中,女主角的红棉袄和红轿子,在黄土地上,男人们灰布衫的衬托下,她显得十分显眼,这就是色彩的对比。
6.特效和特技摄影
而在《黑客帝国》中,则用高速摄影和特技摄影来变换节奏,打造镜头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甚至更慢。慢到人以前的思维所不能理解,360度展现同一瞬间的动作,称之为“子弹时间”。
还有很多类似的或者比这更慢的视觉效果,或者快到让人无法想象的每秒几十帧不同画面的组合来完成一个清晰的注意力引导的效果。
很多影片偏向于用剪辑创造节奏,但是画面与画面之间的注意力的切换和对观众心理层面的引导,非常值得创作人去思考和探索。
以上这些案例在提示大家,关于电影节奏的创新手段是无穷尽的,只要你敢想,你也能创造新的节奏。那么导演执导一部电影的节奏不只是其本人与生俱来的特质,更是结合了其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的综合体。
同一个导演在不同的阶段也会呈现不同的电影节奏感,伍迪·艾伦早期的电影创意丰满,嬉笑怒骂,节奏颇快。但老年的作品却越来越趋近于沉稳和冷静。
一部电影节奏的好坏,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观众来说都因人而异,有人喜欢侯孝贤式的慢节奏,就会有人喜欢盖·里奇式的快节奏。从原则上来说,导演应该尊重自己的节奏,才能更容易获得艺术成就。
一个好的导演,就像是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体现着导演的艺术风格和性格,更能体现出导演看待事物的价值观。
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影导演需要学会什么?关注微信订阅号 新片场学院(ID:xpcedu),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资讯
想了解动画制作和影视特效的区别吗?本文将带您深入探讨动画制作和影视特效之间的关系,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两者的差异。
想知道快影、剪映、快剪辑这三款软件哪个更适合小白?看看这篇对比评测,带你了解这三款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快速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剪辑软件。
剪映专业版新增全局预览缩放功能,可以轻松放大或缩小时间轨道。学习如何使用时间线缩放功能,提升剪辑效率。
4. 豆瓣8.3《铁皮鼓》|电影符号学背后的视觉盛宴、社会隐喻主题
文|悦儿(叮咚,好电影来了!)《铁皮鼓》是施隆多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影片于... 分析影片的社会隐喻主题;以及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它又带给我们哪些现实启发...
5. 从宏观蒙太奇思维、中观叙事结构、微观剪辑手法解读《花样年华》
中观层面完成叙事结构、以及微观层面的剪辑手法,3个层次来解读下电影《花样年华》的蒙太奇魅力。一、 宏观层面:运用蒙太奇思维构建电影剧本雏形。蒙...
1、每个切点需要理由和动机 很剪辑师认为,赋予每一个切点动机是非常困难的。很多...
15种电影剪辑/转场手法,让影片更吸引眼球!回顾电影中丰富多样的专场技巧,比如瞬间从一个场景中变换到空中... 现在是测试技术的时候了!以下是一些常见剪辑手法,让你观影过程更加华丽动人!
本文介绍了十款强大的PR视频剪辑插件,帮助提升视频剪辑效率,提高创作品质,并降低创作难度。
了解Blender和3ds Max之间的不同,哪个更适合您?快来看看这两款3D建模软件的特点和功能吧!
10. 《肖申克的救赎》通过镜头语言,向观众展现了安迪自我救赎的过程
以突出剧情的紧张氛围和角色的情感变化。此外,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剪辑方案还与影片的叙事结构和主题紧密相连。导演巧妙地运用回忆、闪回和象征性镜头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