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设计思维,让垃圾不再“辣鸡”

发布时间:2024-03-09 09:36:39 浏览量:187次


作者丨陈玉琢

想了好久,作为本头条号的第一篇文章,要写点什么,怎么开头,跟你们说点啥,思来想去,还是随心而走吧,毕竟在自己的“地盘”,就说点靠谱的吧。虽然本订阅号主要聊“游戏化设计思维”在”学习发展,个人成长,产品营销,团队管理,工作生活中“各类场景的应用,希望能帮助朋友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多一些乐趣,少一些烦恼。但是免不了碰到一些社会时事,职场霸权,去吐吐槽,毕竟男人每个月也会有那么几天烦躁,但是无论如何还是要分享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毕竟大家的时间也很宝贵,也希望每位看完文章的朋友都能有所收获。


不过作为第一篇文章,请允许我多废话两句,再步入主题。

假如我们回到10年前,你是否还记得你的生活/工作中有哪些事情仍然记忆犹新吗?其实每年都会发生很多大事,但是2010年的一件大事,决定了今天你我在这里相见。那一年有一个词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游戏化”。“游戏化教育/学习”,“游戏化产品设计“,”游戏化营销“。作为高速发展的中国,仅不到1年的时间遍迅速流传至国内,作为当时PC互联网的代表”BAT“以及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企业,我的老东家字节,均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你一定有刷抖音,看头条忘记时间的沉浸体验吧,这些产品里都包含了游戏化的设计,不过可惜的是,本人没有赶上”游戏化“在中国的前期发展,但是,一点都不后悔。


5年前,机缘巧合,从小喜欢玩游戏的我,接触到了这个词,于是便一直思考游戏化与本人工作的相关性,结合点,记得2015年起,游戏化学习这个词,在我们培训咨询行业里的热度日渐高涨,无论是领导力还是行动学习,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项目实施,都要沾上点“游戏化”的味道,不过不幸的是至今游戏化在培训学习这个领域的优秀实践,仍然是凤毛麟角。以至于游戏化被大多数人认为只是PBL(点数,徽章,排行榜)觉得上课弄个卡牌积分机制就是游戏化了。


曾经的我对这个词也是非常迷茫,看了无数国内外关于游戏化的书籍,认证了国外的玩学技术,相关课程。但是,仍没摸清游戏化的门道,后来在无数次的摸索中终于发现,想入门,不是学游戏化,而是先把自己想象成游戏设计师,去学学游戏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看那些关于游戏设计的书籍,那才是最正宗的。不过,入了门才发现,深不可测!游戏设计的底层原理除了游戏设计思维还有行为经济,积极心理学,忠诚度设计,行为设计等等,因此至今我也仅是一位游戏化的实践者,但我认为“人人均可成为游戏设计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游戏化设计思维”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提升自我认知,改善心里健康度,而且游戏化与学习的结合是重塑学习体验,改善学习效果的一剂良药,在产品设计,营销推广,团队管理中,游戏化也有其用武之地!


所以,今后我将分享游戏化在各领域各场景的应用,以及游戏化设计思维的干货,希望可以帮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开阔思路,创造更多的可能。

废话说完了,步入今天的正题,说说有意思的事情。

这是我取快递路上随手拍的:

你看这满地的烟头,我相信即使挂上“禁止乱扔垃圾”的警示牌,也是无济于事的。看看国外是怎么操作的:

这个垃圾箱叫“烟头投票箱”,垃圾箱上印着“谁是世界上最棒的足球运动员?梅西还是罗纳尔多?”邀请人们投票,这么一来有效的改善了随地乱扔烟头的行为。不仅如此,很多梅西或是罗纳尔多的球迷,为了不让他们的球星“票数”落后,纷纷把方圆几公里内的烟头全部清空。

难道只有国外有这样的活动吗?其实我们国内也有的,比如下边两张图:

济南长清在2019年9-12月就开展了“烟头换鸡蛋”的活动,50枚烟头可兑换一枚鸡蛋,每一斤干烟头可兑换5斤鸡蛋,此活动一出,70天时间里,回收了约620万枚烟头。


我们来一起想想,无论其中的哪个案例,对“环保”这件事来说,性价比都是非常之高的,你们有没有发现一点,就是这两个案例都没有很高的物质奖励,第一个甚至都没有奖励,但是为什么还可以这么好的改善行为,激发动力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外驱动机,与内生动机了。有时候你会发现为什么举办一场公司文化活动、团建或培训,很多学员越来越不Care那些小奖品了,这是因为如果这个活动本身可以激发参与者的内生动机,那么参与这场活动享受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奖励,这里简单说一下什么外驱动机,与内生动机:

外驱动机:感觉自己不得不去做某件事的动机,这种动力来自于外部

内生动机:想要做成某件事的冲动,被内心的渴望所驱使,享受的是行动的过程,而不仅是行动的结果


举个例子,参加一场培训,这个培训的主题一直是我想学的,无论多忙我都要报名参加,这个就是内生动机。但是,如果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简历更多彩,获得同事的认可,那这就是外驱动机。


咦,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种动机其实不是敌对关系,而是并存且相互转化的。比如:我有没有可能开始仅是为了学习,但是学习结束后即受到了同事的认可,也让简历更好看了。

那有没有一件事,仅有外驱动机来驱动呢?必须的啊,比如很多参加培训课程或者公司团建活动的人员,都是只因为“老大的命令”而参加的,他们对内容本身并不感兴趣,这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你只想用更好的外在奖励去驱动大家参加,往往会适得其反。当玩家仅为了渴望的外在奖品而被迫去做一些不情愿的事情时,会积蓄怨愤。外在奖励机制适用于本质上并不那么有趣或者难度较大的活动,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很好诠释了这一点。


我们再回到案例中,这两个案例都给了玩家相应的意义价值与使命感→“为环保”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案例一除了环保,还有融入了“球迷捍卫球星”的使命感与成就感,这些直接促动了内生动机的提升。与此同时,案例二中的环保使命与兑换鸡蛋后向邻居炫耀的外驱动机也促使了行为的改善。因此,好的游戏化就像一把钩子一样,通过各种反馈方式来改善着玩家的行为。当然行为改善除了意义使命感及各种内生动机来激发行为意愿外,仍然需要很多其他游戏机制来慢慢引导玩家,这就需要我之后慢慢道来了,但是无论如何这些驱动力所产生的内生动机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就像一个触发器一样,没有了它们,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样,为了游戏而游戏。

好啦,今天就说这么多吧,朋友们可以结合以上内容,想一想哪些方面能结合到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欢迎留言交流哈。当然本文所提到的动机理论也仅仅是冰山一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了解“自我决定论”或看看《驱动力》这本书。

琢哥说事儿,只说真事儿,3Q,回见。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