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摄影比赛中给AI生成的图像作品一席之地该不该

发布时间:2024-03-22 14:12:40 浏览量:119次

图文石一/

可能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眼下有一些摄影比赛和摄影艺术展览中,多了一个类别——创意或AI影像类。

它不用照相机、它不需要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对着被拍摄对像按快门,这样生成出来的图像能称之为摄影作品吗?

AI,众所周知人工智能也,是一项涉及计算机科学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它的发展已经深刻影响到了绘画、教育等各个领域。其中,AI生成出来的图片,近来在摄影比赛和摄影艺术作品展览频频获奖,引起广大摄影人的广泛关注。

摄影比赛是展示和表现摄影技术、摄影创意和审美的重要平台,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人开始思考,在摄影比赛中,给由AI生成的图像专设一个类别应该不应该。

受“香港第1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暨“2023中国摄影金龙奖”颁奖盛典组委会的邀请,2023年7月7日我来到了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参加颁奖盛典,一同来参加颁奖盛典的摄影家中,有一位来自广东的一位女摄影家,她就是以一组标题为《末日激情》照片,获得了“航空及新媒体摄影系列”AI影像技术特别奖,图像看上去确实完美无可挑剔,但它却引起了不少摄影人对摄影的深深思考,因为作者所付出的劳动就是在电脑里输入描述文字,AI 就会将图像按需求创作出来。

不少网友认为,AI生成出来的图像不能加入到摄影作品行列,成为摄影比赛中的一个类别,因为它不具备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摄、被拍摄对象和拍摄现场对光的需求。如果认为AI就是摄影的话,那么摄影今后又该怎样重新定位呢?

说真的,AI(人工智能)原本也不是啥新潮概念。远在1968年,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哈尔9000”对人类的“致命一击”就运用了所谓的AI技术,那时,当时由于计算机处理能力有限,AI技术的发展进展缓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眼下AI绘画领域的已有了重要突破,甚至有人妄称,不久的将来,AI将取代摄影。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说AI是怎样生成图像的

AI 生成出来的照片(左上角为数码照片)

AI生成图片的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网络上有详细的解释):一是基于规则的方法,规则的方法(略)通常是使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图像生成的过程。这些方法通常需要手动编写规则,并且对于复杂的图像,需要编写大量的规则等。

二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AI生成图像的另一原理是基于“神经网络”(略),深度学习是AI绘画领域的重要突破。通过使用深度神经网络,计算机可以学习和理解大量的艺术作品,并从中获取绘画技巧和风格。这使得计算机能够在生成艺术作品时更加准确地模拟人类的创作过程。

基于以上综述不难看出,AI生成出来的图像靠的是“神经网络”,而非照相机,它不需要被拍摄对象,不需要光照。

我们再来看看照相机是怎样生成图像的

胶片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

传统胶片照相机成像:

1、镜头把景物影像聚焦在胶片上;

2、片上的感光剂随光发生变化;

3、片上受光后变化了的感光剂经显影液显影和定影;

4、形成和景物相反或色彩互补的影像;

5、所形成的像是实像。

再来看看数码相机是如何成像的

数码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

1、经过镜头光聚焦在CCD或CMOS上;

2、CCD或CMOS将光转换成电信号;

3、经处理器加工,记录在相机的内存上;

4、通过电脑处理和显示器的电光转换,或经打印机打印便形成影像。

我们大家都知道,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

无论是传统照相机,还是数码照相机,两者生成图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有被拍摄对象,它需要“光”、需要摄影者亲临现场按下快门,而AI成像则不需要。

我个人认为,AI不能算是摄影门类,它应该是艺术家和设计师新的创作工具,如果真的要算的话,那么全国的各种摄影作品大赛及展览都应该改名称为“全国图像作品大赛、全国图像作品展览”了。

我个人认为,AI生成出来的图像应是介于摄影图像与绘画图像之间的另一门图像艺术,它若是纳入摄影行列,图像再好看那也只能是摄影里的一个“花瓶”作品,因为AI生成的图像并不是真正的摄影艺术作品,它不需要你拿着照相机,对着被拍摄对象按下快门,更没有摄影师对拍摄对象的情感、技巧和审美标准。它靠得是个人意念,通过网络大脑“拼凑”出来的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的图像,更像是一朵缺少真情实感的“假花”,所以不生动、不耐看,就如同孩子们的涂鸦。如果孩子们掌握了AI技术,他们也能产生出来很多天马行空、让人们刮目相看的“图像作品”。

摄影有摄影家,绘画有画家,那么AI是什么家呢?它既不是摄影又不拿纸和笔绘画,所以它终究成不了摄影家和画家,至于今后它会成为什么“家”,那有待众人给它定位。

如果让我来给它定位的话,基于它是介于摄影和绘画之间的另一门艺术表现形式,那就称它为“AI图像艺术家”吧。

目前,尽管社会当中充斥着对AI的各种批评声音,但终究我们还是需要乐观地看待AI的创作价值。仅仅以我所从事的摄影行业来看,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化,这些变化若能够“

为我所用”,那就是一场新技术变革的开启,有人认为,在摄影比赛中给AI生成的图像一个展示的机会,可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启发更多的人去探索这个领域。同时,也可以为摄影人提供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摄影比赛中是否给AI生成的图像一席之地,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该作品确实具有艺术价值和创造力,并且符合比赛的要求,那么可以考虑给予其一定的展示机会。但是,在评判时应该考虑到作品来源和技术手段的影响,以避免对其他摄影师产生不公平的竞争。因为,它毕竟是AI生成出来的图像。

------- 作者简历 -------

石一 ,199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社区重要成员,现为自媒体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在线影展》举办了我的摄影艺术作品个人展览;

摄影作品《佛门里》、《早市》,曾先后被中国摄影家协会选送赴日本参加第13届、第17届亚太地区摄影比赛;

2008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2008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荣誉称号;

2008年,摄影作品《武汉人的奥运情怀》被国务院文化部选送到与中国建交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2021年9月,摄影作品《期待》被选入由国家文旅部和北京市政府主办的2021北京国际摄影周展出;

2023年3月,摄影作品《“宝马”邂逅人力车》获得“2022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艺术奖”金牌奖;

2023年3月,摄影作品《中华龙脉》获得“生态中国、锦绣华夏——首届新时代全国生态摄影大赛”的一等奖;

2023年4月,摄影作品《维港岁月》获得“2023第五届全国旅游摄影大赛”的银质奖;

2023年5月,摄影作品《“宝马”邂逅人力车》获得“澳大利亚华人摄影大赛”一等奖;

2023年7月,摄影作品《大鹏展翅》获得“香港第1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和“2023中国摄影金龙奖”;

近年来,先后有10幅摄影作品作为国内大事件史料,先后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百名摄影师聚焦新中国70年》、《百名摄影师聚焦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等大型史册收录。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