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2 19:08:16 浏览量:165次

微电影为了将有限的叙事时间发挥到极致,常将客观时间随主人公的主观行为弹性处理,更加有效利用叙事时间这一因素。
安德烈和弗朗索瓦在《什么是电影叙事学》中,引用热拉尔·热奈特对文学的主要叙事节奏的描述来划分电影段落的时长,热奈特将文学的主要叙事节奏分为四种:暂停、场面、概述、省略。
安德烈分别将这四种叙事节奏,以公式的方式转换成电影中叙事时长与故事时长的比例。
这四种时长比例,可以借助主人公的主观视角展现,使故事时长更加具有利用性,在微电影中,将压缩时长与扩张时长两种极端手法配合使用是比较高效的方式。
热奈特的叙事节奏中,“概述”的公式为“TR<TH”,即表示“叙事的时间(TR)比故事时间(TH)小”,这种叙事时长是非常适合微电影这样短时间内讲述故事的精炼叙事节奏的。

例如青春题材的微电影会通过记录人物不同阶段的行为,来贯穿整个成长过程。
为了塑造一个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创作者也通常利用漫长的时间跨度,来重复表现人物的惯性行为、动作、喜好等特征。
在这些跨度较大的时间表现上,如果采用完整的记叙方式记录人物的行为动作,或像电影表现手法,在人物动作中单纯去加速成长过程,例如鲁伯特·瓦耶特的《猩球崛起》,讲述了获得智慧的猩猩凯撒带领猿族与人类发生的战争故事,影片里面凯撒在爬树过程中完成了成长的5年。
要么会一定程度上打乱原本微电影的叙事节奏,要么难以凸显“时间流逝”与“人物成长变化”的关系,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时间流逝对于故事和人物的影响。
微电影创作中,如果能够在原有时间线基础上,把有关键意义的行为动作挑出来打碎重组,碎片化的将时间重叠,就能够在表意清晰地同时,强化时间在主人公身上的作用。

例如微电影《有些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里,为了强调多年以来,女生仍旧保持着对于青春期无疾而终的恋情的不舍,将她成年后独自看球赛、听演唱会这样“独自一人完成曾经的共同愿望”的场景,与高中时期男主人公听音乐、合影的镜头穿插在一起,又把同一首音乐通过耳机、现场歌唱、背景音乐、环境音等方式连贯起来,使碎片化的场景通过音乐统一为一组镜头,从而表现时间的流逝,强化时间转变对于两位主人公心境的影响,同时推动情绪发展。
我们在《杀猪》里,老柴认识黑子,到盯上黑子准备“宰杀”黑子这一过程,通过碎片化的镜头,压缩了细碎漫长的过程,直接展现最主要的场景。
第一次老柴认识黑子,调侃并且打量黑子一身行头打扮,老柴已经对黑子产生兴趣,众人开始打牌,紧接着镜头一转所有人员服装位置发生变化,但是牌局进程保持连贯。
这样碎片化处理老柴对黑子下手的整个过程,能够省掉不必要的重复牌局镜头,但是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其次男老柴在赌场打了很久的牌“养猪”这一过程,也有利用碎片化的拍摄手法表现。
我们将一段长时间的打牌过程,分割成不同但能够连贯的场景,呈现出来不断变化的牌友中间,老柴不停甩牌推筹码,来往的赌徒、飞洒的筹码与扑克牌与老柴愈发歇斯底里的行为交错,表现在长时间的赌博过程中,老柴已经逐渐迷失了心智,强化老柴越来越疯狂的赌博欲望。
在微电影中不仅要压缩跨度较长的时间,同时也要根据故事讲述需要,适当延长故事叙事中稍纵即逝的时间,将悬念感和紧张感,随着被延长的分秒时刻放大。
安德烈和弗朗索瓦在热奈特文学叙事的基础上,另外提出一种研究设想:“扩张”。
这种叙事部分的公式为“TR(叙事时间)>TH(故事时间)”。

这种叙事时间将行动过程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展现出来,并且加以描写,造成叙事时间不定延长。
这样的段落能够在原有的行为动作基础上加强表现该动作对人物、故事的影响力度,制造紧张、悬疑、期待等等心理情绪。
这种“扩张”的“放大时间”与前文所讲得“压缩时间”的叙事手法交错使用,更加能够加强微电影叙事时间的弹性,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增强表现力。
刘俊泽导演的微电影《凛冬疑云·飘》讲述了警察在处理一桩刑事案件时,发现当事人可能是多年前一桩旧案的凶手,于是迅速展开抓捕的故事。
微电影有一段警察追查到逃犯家中时,逃犯已经骑摩托车逃跑的段落,导演采用大量的主观镜头,一系列逃犯骑行时眼中摇晃的地面、对视的行人等等,同时穿插多年前的命案行凶画面,猩红的灯光下被慢动作处理过的举刀动作,这样的镜头组合配上一首慢节奏、江湖气、宿命感的音乐,将叙事时间充分附加在这些有寓意的意象中,不仅完成了“揭秘”的功能,同时为抓捕是否成功设置悬念,更为结尾逃犯发生车祸的“宿命感”结局铺足了情绪积累。

《杀猪》中有着大量的“赌博”场景,谁输谁赢本来就影响着剧情走向,自身带有极强的悬念感,但受制于牌桌这一局限的空间,悬念感的制造就必须从时间维度入手。
所以在影片中,我们通过在瞬时动作里增加“环境描写”来延长叙事时间。
比如在老柴看牌、出牌时,加入一系列特写镜头,额头的汗水、老柴主观的观察对手的镜头、对手的眼神、甚至背景墙面上被风吹动的废旧报纸等等。
将短暂的时间通过“环境描写”等手法拉长,让观众在镜头画面里“等”一段时间,自然会对结局有更大的期待。
例如最后一场大戏里,老柴与黑子一起“杀”大哥,这部分十分强调通过特写老柴的眼神、手部动作,频繁大口喝水的行为传达他急迫的情绪,将他等待黑子跟牌下筹码的时间拉长,放大黑子犹豫的片刻对老柴的影响,让观众产生焦灼紧张的情绪。
时频是指“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之间的频率关系,考量的是某一事件在故事世界里发生的次数与在叙事过程中被讲述的次数之间的重复关系”。

热奈特基于这两者之间的重复关系,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其中有两种类型被称为单一叙事:“讲述一遍发生过一次的事(1R/1H)”、“讲述n遍发生过n次的事(nR/nH)”。
前一种类型是电影中最基本的叙事模式,常常被忽略、感受不到。
而在微电影这种小体量的影片容量中,运用其他两种“重复叙事”、“反复叙事”又显得施展不开,运用(nR/nH)的单一叙事一方面适合微电影时长,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这里强调的并不是将这一动作重复讲述了多少次,而是在于动作重复的次数与讲述重复的次数相等。
在徐峥主演的微电影《一部佳作的诞生》中,也运用了这样的叙事方法,影片中三个电影爱好者因为资金紧张不得不绑架勒索并且拍摄下来,在展现后期剪辑部分时,反复出现不断剪片子的过程,并且用字幕区分第一天第二天,这一段就是典型的“讲述n遍发生过n次的事(nR/nH)”的模式,通过不断重复的讲述人物的重复动作,叠加绑匪制作电影的执着心理,强化了戏剧性。

杭州师范大学方瑜彬的毕业作品《局中羔羊》也运用了同样的叙事时频。
故事讲述了患有人格分裂的罗依蔓因为一系列怪异现象发现自己的副人格的存在,后来副人格通过伪装取代主人格,在心理治疗中存活下来的故事。
为表现人格分裂的白天人格被夜晚人格同化过程中发生的转变,白天人格在第七天到第十天重复喝红酒、欣赏画作、修剪玫瑰等动作,后期又将以上动作重复剪辑,并且第二次加速处理来区分动作次数,并且在戏剧情绪上起到递进增强的效果。
热门资讯
想了解动画制作和影视特效的区别吗?本文将带您深入探讨动画制作和影视特效之间的关系,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两者的差异。
想知道快影、剪映、快剪辑这三款软件哪个更适合小白?看看这篇对比评测,带你了解这三款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快速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剪辑软件。
剪映专业版新增全局预览缩放功能,可以轻松放大或缩小时间轨道。学习如何使用时间线缩放功能,提升剪辑效率。
4. 豆瓣8.3《铁皮鼓》|电影符号学背后的视觉盛宴、社会隐喻主题
文|悦儿(叮咚,好电影来了!)《铁皮鼓》是施隆多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影片于... 分析影片的社会隐喻主题;以及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它又带给我们哪些现实启发...
5. 从宏观蒙太奇思维、中观叙事结构、微观剪辑手法解读《花样年华》
中观层面完成叙事结构、以及微观层面的剪辑手法,3个层次来解读下电影《花样年华》的蒙太奇魅力。一、 宏观层面:运用蒙太奇思维构建电影剧本雏形。蒙...
15种电影剪辑/转场手法,让影片更吸引眼球!回顾电影中丰富多样的专场技巧,比如瞬间从一个场景中变换到空中... 现在是测试技术的时候了!以下是一些常见剪辑手法,让你观影过程更加华丽动人!
7. 为什么漫威、DC这类大片的电影特效如此烧钱?原因在这里
想知道为什么漫威、DC这类特效满天飞的大片花费如此之高吗?一秒钟几十万上百万的电影特效为何如此“贵”?快来了解电影特效制作的内幕~
8. 《肖申克的救赎》通过镜头语言,向观众展现了安迪自我救赎的过程
以突出剧情的紧张氛围和角色的情感变化。此外,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剪辑方案还与影片的叙事结构和主题紧密相连。导演巧妙地运用回忆、闪回和象征性镜头等...
本文介绍了十款强大的PR视频剪辑插件,帮助提升视频剪辑效率,提高创作品质,并降低创作难度。
想学习剪辑技术转场的方法吗?了解这九种技巧转场方法,提升影片艺术感染力,让你的视频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最新文章
同学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