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设计师的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24-04-30 09:38:45 浏览量:145次

从今年开始,AI技术的风暴席卷而来,让许多人感受到了自己在技术浪潮中的渺小,担心不进步将会被社会淘汰。对互联网软件技术有一定了解的人逐渐认识到这场技术革新将给人类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改变。

但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目前还没有人知晓。因为连抖音或者短视频也无法给出答案。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对AI和设计师工作内容的理解,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未来的3-5年内,尽管AI还没有智能到可以完全取代设计师,但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流程以及传统功能将会发生革新。

设计师的知识结构、设计方式、分析工具以及传统的艺术形式都将发生变化。AI设计何时开始呢?提到这个话题,许多设计师都会想起“马爸爸”的鲁班项目。

2015年,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阿里巴巴的一位设计师发起并领导研发了一款设计产品。这款产品基于图像智能生成技术,改变了传统设计模式,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banner图、海报图和会场图的设计,提高工作效率。用户只需输入想要的风格和尺寸,即可代替人工完成素材分析、抠图、配色等耗时的设计项目,实时生成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这与2023年现在正在经历AI浪潮的我们看到的有多么相似(嗯... 实际上是抖音刷屏)。

这一速度已经令人惊叹,若所有这些由设计师完成,每张图需要20分钟,那就需要50万个设计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50万互联网设计师)不间断工作134个小时才能完成。

这种速度让人不禁思考,当AI真正取代设计师完成banner工作时,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但七年后的今天,我国90%的设计师仍在重复鲁班类似的工作。然而,回顾那段时间的“鲁班”设计图,会发现这些设计的品质低下,同质化严重。那么AI智能软件如今的DALL E 2、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能否解决鲁班遇到的问题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在AI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所有设计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的设计基础知识,比如格式塔原理、平面构成、色彩原理、网格设计、图标规范等,AI都能学会并运用得比大多数设计师更好。

因为人的大脑随着年龄增长,智力表现呈抛物线变化。既然AI已经掌握了所有设计基础知识,甚至比大多数设计师应用得更好,非专业设计人员想实现某种目标时,只需一句“安排”就可以搞定,还需要设计师做什么?设计师能做什么?五年前,Canva推出了中文版产品“可画”,设计质量已经达到了80分的水准,足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基本需求,这意味着如果你是小企业,你的设计师水平还不如Canva,基本就可以被替换了。

一些设计师可能会说,Canva的水平不过如此,肯定不如我。但这其实只是一种不愿正视现实、本能的自我保护而已。当您的投入从1万元降低到1千元时,您会选择哪种方式呢?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但当您有了AI之后,就不必花费更多时间说服固执的设计师,您可以亲自动手。

科技的进步不会停滞,虽然速度可能慢下来,但这是必然的趋势。在计算机出现之前,设计师通过笔和纸展现作品。当计算机出现时,引起了一片恐慌。现在,对于那些不愿意学习计算机操作的设计师,要么转型从事艺术,要么被社会淘汰转行。

在AI浪潮下,人类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比较一下,人类设计师在哪些方面具备优势。

首先,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AI可能可以制造出一些韩国网红般的设计,但要真正打动人心,还是需要一句“你好坏哦,我好喜欢!”

其次,理解能力。设计师在与团队成员、需求方沟通时通过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并提出最准确的方案,这是AI无法达到的。因为用户并不总能准确表达需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很高,有时设计师也会理解客户意图不准确。

第三,自学能力。当AI学习范围外的需求出现时,AI可能无法及时准确完成,这时我们应找出AI的弱点,挑战他。

因此,作为人类设计师,我们需要具备审美品味,根据客户需求发挥创意和想象力,而不是像AI那样只能复制粘贴,设计质量低下。借助AI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AI设计与前后端开发等短时间内还不能有效融合,而人类设计师在准确理解客户需求后可以运用AI解决问题。因为人类最大的区别就是擅长使用工具,而我们开发AI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为我们所用。

最后,提升业务能力,学习产品经理的工作,与客户沟通以避免设计师与产品经理在看法上的分歧。

大部分产品经理需要兼顾交互设计等工作。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体验。无论身处何时,不断努力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感受世界的美好。

加油,人类!

想要深入学习数字艺术设计?了解更多详情,请点击点击咨询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