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剪辑师如何控制剪辑节奏

发布时间:2024-05-14 15:12:53 浏览量:231次

大部分剪辑师会觉得控制剪辑节奏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只有大神才能做到,其实并不然。我们都有过做梦的经历,梦中的故事情节会相对完整。当第二天醒来“回想”这个梦的过程,就好比是我们潜意识在进行“剪辑”的过程。或许你记不住梦里的每个瞬间,但潜意识会把整个梦做主次划分,然后你再把这个梦讲述给别人,我想它肯定是精彩的。这得益于潜意识在做主次划分的时候,会有很好的节奏变化,事件有主次,有先后因果铺垫,剧情有快又慢,有起伏...同理这些都是一个优秀剪辑师在剪辑中应该具备的能力。

什么是把控剪辑节奏

剪辑就是将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在完成“选择”、“取舍”、“分解”和“组接”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控制片子的剪辑节奏。想要控制好片子的节奏,大家要对剪辑的过程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剪辑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图片表式一下:

可以把这个直线理解为原始素材,是一个标准的时间进程。

控制剪辑节奏的过程就是把图一的直线演变到这里的折线和虚线的过程。

首先可以把这两条线理解为时间的变化,把图一理解为标准时间,即标准的时分秒。而图二可以理解为打乱原来的标准时间,即经过延长或缩短的时间。

对于一些重点事件,即需要在剪辑过程中被放大的事件,用图二中的虚线表示。虚线表会将原有的标准时间拉长,这里的镜头量肯定是多的。

反之折线是把标准时间缩短。折线有两种说法,一是非重点事件,但不能没有的事件。处理这样的事件就要把里面没有必要保留的一些话或者动作省略掉,已达到时间快速行进的效果。第二种只需要快速给结果不需要交代过程的非重点事件,这类可以用一些快剪的方式来处理。而图一中有些颜色是图二中没有的、删掉的部分,就是不需要讲述的内容。

其实可以把图二变相的看成是音乐的波形。剪辑过程中所使用的镜头及镜头的长度以及剪辑点的选择其实跟音乐的旋律是有一个节奏上的共性的。一首好听的音乐是有节奏的变化的,如果没有一个前奏和主歌部分的铺垫,肯定没有副歌部分的爆发。

折射到我们剪辑中,全是一个节奏的平铺直叙,观众也肯定看不下去。就好比这两条线,全程都是直线,会觉得事件没有主次,观众会觉得很无聊。又或者全程都是虚线,会觉得所有的事件都是重点,也是分不清主次,观众会越看越累。

所以简单来说控制剪辑节奏就是通过一些剪辑手法有快有慢、有重点的讲清楚故事,让片子变得张弛有度的过程。

如何把控剪辑节奏

把握内容节奏

内容节奏,也可以理解为心理节奏。 心理节奏可以理解为,片中人物的心理节奏和剪辑师自身的心理建设。

片中人物的心理节奏,直白点讲可以理解为“人设”。我们要明白什么事件对于这个人有刺激性,比如一个笑点、一个泪点或者一个燃点等等。

剪辑师自身的心理建设,需要完全的把自己从剪辑师的角色中抽离出来,站在观众的角度看自己的片子。所以控制剪辑节奏,首先要控制内容节奏即心理节奏。

剪辑师如何弄清楚片中人物的心理节奏,可以通过观察人物的行为方式来感受到人物心理节奏。然后再去安排什么时候起情绪,什么时候这个情绪到达高点,什么时候收。

把控镜头节奏

内容和结构节奏是片子的整体节奏,而镜头节奏只是片子的局部节奏。所以镜头组接的节奏是受片子的内容和结构节奏制约。

在剪辑过程中,将多条线索的时空关系、不同景别与角度的镜头组合、镜头数量和次序安排、声画结合、每个镜头动作长度的取舍、整个片段快慢节奏把握、段落的有机转换等等,这些都是受全片整体内容和结构控制的。

所以镜头组接产生的节奏是在内容上感染观众的一种手段。

多看、多想、多总结

做综艺节目的后期,没有捷径可走。要想控制好剪辑节奏,就一定要多看、多想、多总结。

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片子,不论是综艺还是电影或者是美剧,都是在丰富自己的一个过程,也是在为自己充电。我们在做每个项目的过程是一个消耗的过程,消耗的是我们的想法和片中“点”的处理方式。这个充电的过程就是要把自己慢慢丰富起来,才能让我们的剪辑手法跟上现在的市场需求。

多想一想自己的片子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更好,多想想这段电影的处理方式是不是可以用到我们片子中等问题。这些思考都会影响到我们以后的工作。

最后就是多总结,在每个项目结束的时候,一定要总结一下自己在每个项目的不足和收获。这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如果做完一个项目后,我们能获得进步,那么这个工作对自己而言就是有意义且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感谢曹真老师的分享,大家看完如有什么感想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呀!也可以留下你们希望老师们分享的内容,星驰君有问必答~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