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艺术:一场科技与艺术的碰撞

发布时间:2024-08-06 09:29:10 浏览量:189次

就在这个月,由人工智能续写完成的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在德国波恩进行了演出。AI在艺术方面的潜力再次走到聚光灯下。

● Beethoven × AI Project,由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 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牵头,合作完成

为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年,早在两年前,教授及团队便开始这个项目。将贝多芬的草稿、笔记及其生活时代的乐谱输入到AI系统,贝多芬的遗作《第十交响曲》的全貌终于揭开了面纱。

● 由德克·卡夫腾担任指挥的波恩贝多芬管弦乐团首次演奏AI版《第十交响曲》

AI 艺术实验

人工智能进入艺术领域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科技巨头们对此早已颇有兴致。2015和2016两年谷歌连续开展了“深梦”计划和“品红”计划。

深梦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识别图片再呈现解读后的画面。研究员们在这个新程序中应用了模拟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设计的人工神经网络,使其不仅具有识别画面中图形的能力,还能凭借自己的重复“思考”,改变原画中的具体场景和事物。

一年后,谷歌又推出“品红计划”,探索AI能否创作独立于人类意识的作品。该计划的第一个作品是一首基于《一闪一闪小星星》的改编乐曲,乐曲采用数字钢琴演奏,音符随着演奏的推进变得越来越精微复杂。但似乎还未从音乐创作扩展到其他领域。

2016年4月,实验室宣布机器学习系统成功复制了伦勃朗画作。这项实验起源于ING与广告公司的一个合作项目。微软、代尔夫特科技大学等加入后终于研制出了这个可以通过学习伦勃朗的构图与绘画材料进行创作的系统。该系统运用复杂的运算方式和面部识别系统分析了大量伦勃朗的作品,在此基础之上预测并创作出了“伦勃朗的下一件作品”。

这幅系统花费500个小时创作,包含1.48亿像素的肖像画。

代尔夫特大学运用3D扫描技术将伦勃朗的笔触结合到画面中,最后再使用真实的油画材料打印。完成作品共有13层颜料,似乎从每一个细节都还原了真实的油画感和伦勃朗本人的绘画技法和风格。

AI创作在商业艺术上拥有巨大的潜力且效率惊人。2017年,公布了旗下研发的AI系统“鲁班”(现已更名“鹿班”)。“鲁班”每秒能够完成8000张海报的制作,让大量设计师感到兴奋的同时又为自己的未来捏一把汗。消费者的选择将越来越多,潮流的更迭或许也将加快步伐。

面对人工智能的强势来袭,国内的一些艺术从业者也选择了合作。

艺术家、评论家及策展人将自己过去两年的纸上创作《图灵笔记》上传到“深梦”平台。AI在她的想法之上所创作的作品颇为惊悚,但也有其真实的黑暗气质吸引着人,这也让她认为AI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语言方式,“机器自有其艺术性。”

在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峰会AI艺术专场,未来实验室博士后展示了花费6年研发的AI绘画系统——道子。

AI艺术市场持续繁荣,谷歌曾举办过专场展览和拍卖,而法国团队的作品也在秋拍季获得高价成交,AI艺术的未来备受期待。

这张画的创作基于对大量肖像画的学习,借助“生成对抗网络算法”最终生成。

高价作品引发争议,AI艺术面临着版权和道德议题。

艺术家作品在苏富比顺利成交,AI艺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图片和资料来源于网络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