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像理科生那样理性的做设计

发布时间:2024-08-23 15:51:18 浏览量:135次

大家应该都用过或者见过苹果的产品,尤其是老果粉们。你有没有注意到,苹果的产品icon从早期的写实风格转变为如今更偏向平面化了呢?这种变化其实反映了交互设计变得越来越隐喻化的趋势。

以前,设计更注重视觉隐喻和精雕细琢,但现在更偏向拟物化设计。特别是在GUI方面,用户界面的控件让人越来越难以理解。

今天我们来深入讨论交互设计中的隐喻、习惯用法和能供性,看看它们各自代表着什么。

隐喻:让设计贴近生活

隐喻分为物理隐喻和空间隐喻。在设计数字产品时,它或许并不是最主要的考量,但在跨文化设计中,适当的隐喻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这种展现方式称为“界面范式”。

“界面范式”是用户界面和可视化设计的体现。通常分为三类:

实现中心范式

这种界面展示了事物的工作原理,包括各种功能、按键甚至代码模块,能准确展现内部结构和算法。虽然对普通用户来说比较晦涩,但对工程师却至关重要。

设计师和工程师需要明确目标用户群体,有些公司需要实现中心范式界面,更多个人用户则更看重操作便利,即习惯用法范式界面。

隐喻范式:让操作更直观

在用户界面中建立视觉和功能联系,让用户能够通过直觉理解操作,而不必深究软件运行原理。

隐喻界面设计基于用户的实践经验,通过视觉隐喻表现功能,比如垃圾桶图标代表删除功能,音符代表音乐播放。

隐喻设计依靠人类本能,引导用户理解界面操作。设计师需要在类似社区中寻找类似案例,直观设计界面。

隐喻设计激发了我们的本能推理,通过引导用户的直觉,让用户理解界面操作。但需注意,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用户可能需要简单的引导才能使用界面。

习惯用法范式:让操作更高效

习惯用法是我们最常见的界面范式,通过学习简单的视觉或行为习惯来完成任务。用户无需关注技术原理,只需通过简单学习逐渐养成习惯。

现如今,智能设备的界面设计大多采用习惯用法范式,包括扁平化icon、简洁布局和便捷操作。

习惯用法让用户学习一次,便可形成习惯,高效且符合人性化。好的习惯用法设计只需要用户学习一次。

交互设计经历了从技术中心到隐喻中心,再到习惯用法范式的转变。现在的交互设计主要以习惯用法为主流,而其他范式则更多应用在特定行业中。

能供性:让设计贴近生活

能供性是事物感知及属性属性,决定了事物的使用方式。在界面设计中,我们看重对象可能带来的功能,而不是实际功能。

比如看到旁边有门铃,我们会本能以为应该按下它,这是我们历史认知的结果。这种连接是由我们的认知与环境形成的。

在未知环境中,我们需要亲自去尝试,而在界面设计中,用户需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界面功能,这就是虚拟手动能供性。

交互设计中,我们需要提供视觉反馈,让用户了解界面操作。设计师给予事物功能,而用户通过视觉反馈掌握操作方法。

交互设计的演变体现了设计符合人性化的追求,让用户能够轻松学习使用界面。如果您对专业问题有疑问,欢迎留言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交互设计相关内容?点击咨询,了解更多设计课程。

欢迎加入火星时代教育,30年专注数字艺术教育,提供游戏设计、动画培训、原画、UI设计等课程。了解更多请访问https://www.hxsd.com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