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与钢琴“斗琴”,AI指挥水果跳舞,这场互动音乐会有意思

发布时间:2024-10-02 20:33:27 浏览量:189次

古琴、钢琴如何“斗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何变成乐器?AI如何指挥水果翩翩起舞?1月13日,飞思乐和耳目实验室携手经典947,在上海广播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耳目画韵”互动音乐会。柴琼妍、皮特·托马斯、雅格布·查尔斯与学生们同台,带来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会。

音乐会现场

开场演出《野花自空》中,雅格布演奏古琴,柴琼妍演奏钢琴,一中一西两件乐器相互“斗艺”,又珠联璧合。钢琴家柴琼妍透露,《野花自空》是一次预演,3月31日,柴琼妍和雅格布将受邀参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古琴和钢琴,将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皮影戏结合。美国的超级英雄和中国的铁扇公主,将在剧中相遇。

古琴与钢琴对话

“演出中,我们不断跨界创新,让中西文化彼此交融,同时运用新科技,丰富表达形式。”柴琼妍说。在音乐和人工智能结合的作品《Juicy》里,水果拥有了生命。钢琴像一个“指挥”,让不同水果互相对话。人工智能算法在10-20毫秒内,识别出钢琴演奏的每一个音符,预测其意图,触发视频帧,带动图像,配合音乐“波动”。

视听融合

借由数字技术,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故事。音乐会上,5岁的女孩Rose现场演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是一个用图像记谱法写成的脚本,讲述了一位小女孩找回灵感的故事。伴随音乐的起伏,画作在舞台上徐徐展开。

孩子的演奏

音乐会上,雅格布·查尔斯演奏的乐曲,展现出自然万象的声音:忽然一阵疾风骤雨,暴雨初歇后,又是泉水涌动,鸟声啼鸣……而他桌上的“乐器”,只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比如乒乓球、打气筒,甚至被切割后的汽水瓶。

“耳目画韵”互动音乐会的背后,是飞思乐和耳目音乐实验室十余年的耕耘。飞思乐创始人柴琼妍说,跨界、创新的音乐教育,从20世纪就开始了。她认为,音乐与AI的融合,是音乐教育的趋势。“孩子们学习音乐,不应变成练乐器的熟练工,而是应该成为音乐的朋友,在音乐中感受到乐趣,提升综合素养。”

《好听曲》

音乐会现场,皮特·托马斯演绎了《好听曲》片段,这是他为孩子们开发的一套寓教于乐的练习曲,旨在解决琴童厌学的问题:学琴都是从练习哈农、车尔尼、音阶开始,十分枯燥。而《好听曲》将练习曲编织成优美的音乐,倡导简单、高效地学习,享受音乐的乐趣。

柴琼妍说:“每首作品除了解决技术问题,还在激励、影响着学生:音乐不止于练习和演出,更能塑造人格,成为更好的人:拥有全球视野,可以触类旁通,同时懂得感受美,热爱生活。”

栏目主编:李君娜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吴桐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