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魅力不仅仅是玩:打造设计思维,提升创造力,才是人生赢家

发布时间:2024-01-17 20:13:47 浏览量:214次


01 被人误解的游戏真相

提到游戏,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这样的:

游戏就是玩物丧志,

游戏一点也不严肃,

玩游戏就是不上进,浪费时间。

尤其是孩子,一旦爱上玩游戏,父母都会如临大敌,觉得孩子从此就是废柴,无药可救。

其实,这是对游戏最大的误解。

游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通过玩游戏,从中受益。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创造并非来自治理,而是源于内在需要的游戏本能。创造性头脑与它所钟爱的对象玩耍。

很多事业成功的超级人士,都是顶级的游戏玩家。

像埃隆马斯克,乔治卢卡斯,还有伟大的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玩家心态。

斯坦福神经学专家斯图尔图布朗博士,通过多年研究发现,游戏不仅有趣,还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

基于这些事实,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国际设计思维创新协会理事税琳琳,通过长期研究,从合作游戏,探索游戏,分析游戏,脑洞游戏和建设游戏五个方面,编写了75个设计思维游戏,写了一本书叫《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

书中图文并茂,十分适合有文字阅读困难症的人来阅读。

市场越发艰难,客户越来越挑剔,竞争也日益剧烈,如果突破重围,取得成功呢?

不妨来点设计思维,让我们一起脑洞大开,奇思妙想,结果往往出其不意,超过想象。

如果我们可以把游戏文化,游戏思维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来,大家就可以用一种愉悦的心情来对待,也更愿意进行创新,实现更好的游戏体验。



02 把游戏打造成工作模式

《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提到游戏的几个特性,包括游戏本身有很强的趣味性,游戏能激发大家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具备感染力等。

这些特性,应用到工作中会是怎样呢?

大家不妨想想,当一个团队把工作目标定成游戏的通关目标,所有人要把解决问题视为打怪升级,拿出打游戏的心态,让自己进入游戏模式,工作效率一定会高得多。

把游戏打造成工作模式有这么几个好处,一是轻松有趣,二是激发大家的活力和主动性,三是让团队成员更有归属感。

甚至一些禁忌话题,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化解尴尬,坦诚交流。

书中有个比方,把过去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叫“死鱼”,用“呕吐物”代替那些看不惯的事情,用“大象”代表大家都看到了但不能触及的事情。

当大家开始说这些词语时,就意味着他们将吐槽和抱怨一些事情,也会进行一些坦诚的沟通。

诚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游戏理念。

日常生活中,这些理念还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一款果味饮料,包装盒从外形到颜色,直接改造成了水果的外观。

比如香蕉汁,盒子就是黄色的,有如香蕉皮手感的包装;猕猴桃汁,则是毛茸茸的褐色包装,就跟真的猕猴桃一样。

这么做可以让人们立刻做出判断,产生亲近感。

改造包装,就体现了游戏的设计思维。

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不能再野蛮粗暴地认为,游戏是娱乐且无用的,有时候,从游戏中找到灵感,挑战问题,解决问题。



03 花式游戏,全方位拓展你的思维

游戏中蕴藏着巨大的宝藏,只是我们并没有用心发掘,并将之利用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书中提到了很多种游戏,不仅可以玩,还可以利用游戏来全方位打造自己的思维,助力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二:

  • 第一个游戏,测谎仪。

参加游戏的人数不限,每个人拿到一张表格,上面要写出姓名,心情,两句真话,和一句假话,其他人则充当测谎仪,去判断哪一句是假话,并陈述理由,最后公布结果。

在这个游戏中,参与者们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团队成员之间也会更融洽。

通过参与这个游戏,可以很好地培养我们的洞察力,我们要观察每个人的表演,学会从蛛丝马迹中抓住真相,做出合理的推测和分析。

  • 第二游戏,一笔画大师。

每个人一张A4纸,一支笔。找另一位参与者,给他画肖像,绘画过程中,不能低头看自己的画,只能观察模特,绘画要一笔完成,不可中断。

结束后,把画像展示给大家看,引发大家讨论。

通过这种游戏,可以让大家发现,自己对另一个人最直观最深刻的观察是在哪里,眼睛,嘴巴,鼻子或者其他。

因为肖像都是一笔画出来的,所以充满了艺术特色,没有绘画基础的人也不会尴尬。

  • 第三个游戏:棉花糖塔。

参与游戏的人理有意大利面条和棉花糖,以及棉线,透明胶和剪刀,要建立一个高度最高的塔。

这个游戏风靡全球,也是斯坦福课堂上常常出现的游戏。

在规定的半小时内,看哪一组的人,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搭建出最高的塔,把棉花糖放在塔尖上。

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众多游戏者中,MBA学员,公司CEO,还有幼儿园的孩子,成绩最好的竟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成人会策划,会画草图,等计划明确后,时间过半,等宝塔搭建起来,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停倒塌。

而幼儿园的孩子,直接用棉花糖来搭建宝塔,最后他们搭出来的塔是最高的。

因为其他人连塔都没有搭起来。

这个游戏的宗旨就是教会我们,先完成,再完美。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这个游戏思维,充满了正能量,可以极大地治愈现代人的焦虑?

书中足足列举了78个游戏,每个游戏我们都可以拿来操作。

不论是公司年会,还是组织团建,亦或是朋友聚餐,陪伴孩子,我们都能玩这些小游戏。



04 会玩才是正紧事儿

人生,其实就一场通关游戏。

如果用打游戏的心态来过这一生,我们一定会多很多趣味,少很多痛苦。

荷兰的文化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说过:“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是最自由、最本真、最有具有创造力的。文明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展开的,文明就是游戏。”

此话不假。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早在9世纪,火药最早是用在宋代驻军马戏的杂技里,或者是木偶戏的烟火幻术表演中,后来被真正用于军事战斗中。

俄国的门捷列夫,在玩纸牌的过程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游戏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密不可分。

我们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极大的提升。

麻省理工学院在每年的12月底到次年2月,设立独立活动期,鼓励学生做创意活动。

很多学生会发明一些创新的小游戏,比如一个叫海伦的女生和一个叫科林的男生,创造了一个叫“辨认罗德”的游戏,不仅拿到了政府提供的五万美金,还自己创业成立了iRobot公司,成为全球知名的机器人公司。

游戏的魅力,真的不仅仅在于“玩”。

当我们处于游戏之中,我们的大脑和思维也在活跃运转,很多灵感,思路包括方法,都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激发出来。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大玩家”的视角,轻松面对人生和生活。

税琳琳作为一位游戏设计师,曾指导学生创作了桌游《三国杀》,辅导过华为,联想,微软,奔驰SAP等知名企业,长期担任德国HPI学员高级教练。

在她看来,用心玩的人,才是真正会生活、会工作的人。

简单来说,会玩才是正经事儿。

在《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中,她提供的每款游戏,都能带给我们灵感,带给我们看待事物的另一个角度和方向。

所以大家可以把书中的游戏,都玩一遍,在玩乐的过程中,说不定我们就会迸发一个精彩的灵感火光,成就一番不一样的事业。

不如,玩玩看?


-------------End---------------

文/鱼白

图片来源网络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