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人工智能来了 他将怎样改变传媒业?(上)

发布时间:2024-01-19 20:46:03 浏览量:120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早期人工智能(AI)的目标是用机器人模拟人类的思维和处理方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受制于算法和机器处理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实际应用中一直存在非常大的瓶颈。近年来,通过机器处理能力、算法优化、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在图形图像领域、媒体领域,以及其他各个行业的应用可以进入到循序渐进的价值。人工智能的范畴概念非常大,而近年发展迅猛并陆续有实用价值而被公众感知的主要是在围棋领域的应用,谷歌的阿尔法狗让公众感知到了人工智能的威力。但是这仅仅是AI 在某一个领域被感知,实际上这些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成果将对各个行业和领域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媒体领域,人工智能的早期应用基本上集中在机器人新闻、机器人写作这些领域,例如在体育、财经领域可以由机器人来模拟人类写作的手法,把股市开盘收盘的报道、比赛赛果的呈现,按照标准的格式变成文字。而在其他方面,媒体行业的AI 应用还处于早期的起步阶段。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逐渐深入,将会对媒体整个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处理手段、传播手段乃至运营模式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本刊对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晓数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了采访,尝试从不同角度勾画人工智能在广电的应用图景。

提高内容生产效率,构建内容与用户的关联

2015 年12 月22 日,微软小冰就以见习主播的身份,加入东方卫视早间新闻栏目《看东方》,替代原来的人类播报员播报天气,这是微软的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首次在电视荧屏上的主持亮相。而2017 年以“互联网大数据播报员”的身份,出现在东方卫视融媒体新闻直播节目《小冰摇摇吧》中的微软小冰,又有了进一步的升级,在节目中微软小冰利用大数据推送最热新闻,收集筛选网友评论、通过线上视频采访网友、全程与人类主持人搭档互动。《小冰摇摇吧》也成为了新闻史上第一个以人工智能为主线,并且命名的新闻直播栏目。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任助理 周炜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任助理周炜表示,微软小冰是微软在2014 年发布的智能对话机器人,它通过与人聊天的方式学习知识。当时《看东方》的制片人大胆采用人工智能,首次引进了微软小冰播报天气。每天在后台将天气播报的数据输入给小冰,小冰根据与不同用户几百亿次的聊天对话来获取知识,根据天气信息从大数据中梳理出生活提示等信息进行播报,比如某个节气的注意点、气温低要注意穿衣保暖等等。而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之后,到了《小冰摇摇吧》阶段,微软小冰的工作有了进一步提升,她开始做新闻的梳理——通过跟网友的聊天选择本日最热门的新闻话题。

《 看东方》 微软小冰化身天气播报员

从天气播报到采访网友,微软小冰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周炜仍表示现阶段要达到非常理想状态下的人工智能型新闻评论员还没那么简单。目前微软、谷歌等都在开发人工智能,但是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学习方法设定并不相同。微软小冰的学习方式是聊天,而没有系统的知识学习,而作为新闻评论员所需要的系统知识数据量可能会像百度百科那么海量。周炜以肯尼迪遇刺案为例:“理想的机器人主持需要知道肯尼迪遇刺案的前因后果,事件发生的全过程等等,这些知识未必能够通过聊天获得。”然而一些单纯依赖百科知识+ 语音转换设备与人聊天的机器人,也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因为人机对话并不是知识朗读。理想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主要是指机器人具备学习能力,轻松理解人类的语意,将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并且有自己的逻辑,学会人类的情感表达方式,就像真正的拟人化一样。这其中需要包括两方面技术的结合,一方面是海量知识数据的掌握,另一方面是机器人的语言组织能力,理想的状态下是能够将海量数据整合成自己的观点,以类似人类说话的方式讲述出来。

《 小冰摇摇吧》 中微软小冰利用大数据收集网友热点新闻

对于新闻来说,如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让机器人能够适合做一个新闻评论员,仍然是一条需要摸索的道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在围棋领域有了非常强的阿尔法狗,但是他所做的还是单一专业领域的事情。而新闻评论员的角色恰恰是非常多元的,既要掌握逻辑梳理能力,还要拥有适当的情感表达能力,并且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当中要突破的领域还有很多。曾经有人做过测算,人类大脑的思维涵盖着知识、情感认知等各种各样的思维模式,达到人脑同等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体积将要覆盖720 平方米。真正的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将需要同时完成好几件事情,这还不是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能达到的。因此目前微软小冰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各个节目中的应用还有一些瓶颈存在。一方面小冰通过聊天获取的信息虽然远超过普通人脑中的记忆量,但是这些知识如何与特定的节目类型相匹配是个难点,例如新闻节目所需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等有针对性的知识;另一方面,虽然随着微软背后对学习程序的优化,从一代到五代小冰,知识储备量越来越大、表达和情感理解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但是距离新闻主播的表达方式还有很大距离,仍然需要适当的人工干预后才能播出。

关于未来人工智能在新闻制作中的应用,周炜谈及了几个可能的方向。一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工作流程优化,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目前融媒体中心通过自己研发的XNews 平台,实现了一次采访多渠道分发,将原有的传统媒体的生产能力投入到新媒体的生产之中,打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平台壁垒,这就是通过流程优化实现智能高效的新闻生产。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如何盘活传统媒体的媒资数据库,使编辑能够很方便的搜索管理,快速对资料进行整合,这将是会加大提高媒体工作流程的效率。目前电视台的影像资料库通过编目搜索效率还比较低,如果能够采取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智能比对的方式,就可以非常精准的进行资料的检索。例如通过人脸识别自动标注出席会议者的姓名,同时可以检索不同人的影像资料,推送一个精准的集合给到记者,记者再去编辑整合,这将大大提高记者的工作效率。

湖南卫视《 我是未来》 节目也曾以

虚拟形象的小冰与张绍刚联合担纲主持

第二通过人工智能去深度挖掘大数据,从数据中找到新颖的视角。东方卫视《东方大头条》节目就曾与业内率先用算法生产新闻的“今日头条”有过合作,通过“今日头条”筛选新闻榜单进行播报。上海广播电视台还曾经与百度大数据合作,梳理逢年过节的交通数据生产新闻;也与上海大数据交易中心合作,结合城市管理数据指导新闻生产。目前的尝试还是单纯依靠大数据梳理新闻热点,比较简单化;而大数据如何真正与新闻结合将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找到独辟蹊径的办法。或通过大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画像,或通过微软小冰与用户的聊天了解用户特征,来选择特定的新闻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其中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需要足够的用户量,并非根据每个用户定制一个算法,而是根据大量用户数据按照人群进行分类。在用户量很小或者资讯量很小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去执行算法的。因此作为媒体首先还需要找到自己的用户,进行用户沉淀与截留,第二才是找到中间的算法,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媒体正在从广播式的传播模式演进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人为中心”的社交化、社会化传播模式。当传统媒体经历媒体融合的变革,逐渐打通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实现真正的融合状态之后,开始积累了自己的用户和用户数据,这个时候便进入了智慧媒体的初级阶段。在这个基础之上,媒体基于大量的后台用户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才可能感知用户的喜好和偏好,推送用户喜好的内容。

文 / 孙琳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