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外电影剪辑手法

发布时间:2024-02-28 15:51:45 浏览量:191次

80年代以来,在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中,由于长镜头风格的引入、宽银幕的发展(包括遮幅银幕),以及电视艺术的发展,电影的剪辑受到明显的冲击。尽管在创作上剪辑的手段似乎越来越丰富多样了,但是与此同时,有些概念也变得混乱起来了。比如说,蒙太奇与长镜头被认为是互不相容的对立物,甚至有人由于根本没有搞清电影是什么,竟认为长镜头理论的引入于扰了中国故事电影的创作;也有人认为蒙太奇与长镜头仅仅是殊途同归的问题。另外有些人把“蒙太奇”与“长镜头”仅仅归结为“时空交错”手法与长镜头手法的清单,缺乏科学的系统研究。

从相对时空关系的角度来看,在对当代电影剪辑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时,大概首先需要放弃一些旧概念。蒙太奇是电影早期发展阶段(即默片时期)的概念,它代表了那个时期对电影时空关系的认识——当然是有局限的认识。尤其是“蒙太奇”一词对我们来说是外来语汇, 每当论述“蒙太奇”时,必先说文解字一番。电影发展至今八十余年,对电影的时空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后,“蒙太奇”已不足以概括全部的电影时空关系,什么狭义的和广义的蒙太奇、苏联的蒙太奇、爱森斯坦的蒙太奇、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好莱坞的快速蒙太奇等等,不一而足,越解释越乱。估计在我们的各种电影辞书的编纂工作,也会遇到对蒙太奇概念的不同理解。这充分说明存在的问题。另外,长镜头虽然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是对它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有人仅从镜头尺数的长短来理解,有人从段落来理解,有人则从暖昧性来加以反对。至于剪辑(或称蒙太奇)究竟是导演还是剪辑师的职责,也是各执一词。

好莱坞的“零度剪辑风格”

好莱坞的叙事模式采用的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但局限于创造一时空连贯的幻觉,也就是赋予虚构以真实时空的幻觉,好莱坞把分镜头称做Continuity(连贯性),就十分说明问题。既然要造成真实时空的幻觉,创作者必须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观众感到创作者的存在。因此,从本世纪的十年代起,好莱坞就开始逐渐形成一种没有风格的风格。除中国以外,全世界都把好莱坞的这种叙事方式称做“零度的风格”。

美国电影理论家杰拉德· 马斯特在他的《电影简史》一书中写道:“风格的刻板公式像情节构成的刻板公式一样拘谨。在那十年中,尽管有数百名不同的好莱坞导演,但是好莱坞影片,除了极少几个例外,看起来都惊人的相似。制片厂制度对于消除风格差别、模糊主题和故事差别的做法同样是一贯的……任何导演追求个人风格的冲动,在开拍以前就被制片厂的照明、美工设计摄影法和剪辑的总政策所压制下去了。”

为了让大家明确几个专业术语,我现在用几张图来表示,方便理解:

(1)轴线

又称关系线、运动线或180度线,是基于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或被摄对象之间的交流关系而构建的一条虚拟的假想直线,它直接影响着镜头的调度。

(如图,A在左,B在右,AB连接起来就构成一条虚拟的轴线。)

(2)轴线原则

在拍摄过程中,为了保证场景空间的统一感及被摄对象在场景中的位置关系和运动方向的一致性,摄像机必须被安置在轴线的一侧180度之内进行拍摄,这就是摄像师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循的“轴线原则”。

(如图,无论是正反打还是双人镜头,摄像机始终处于轴线的一侧。)

(3)越轴

指摄像机越过轴线,到另一侧进行拍摄。

“越轴”会造成被摄对象位置、视向及空间关系的混乱和错位,产生表达上的歧义,令人产生误解,因而,越轴前、后拍摄的画面不能相接。

轴线是好莱坞的发明和创造,中国电影沿袭了轴线原则,而日本、法



国、意大利等国不遵循该模式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