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双手!利用AI和辅助工具完成了建筑图纸到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发布时间:2024-03-02 14:00:17 浏览量:514次

ChatGPT的问世,让大家再度看到“人工智能”的强大潜力,人工智能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热闹之外,也有工程师开始思考,结构设计行业的智能化会朝什么样的道路前进呢?

其实结构设计行业的一些工程师也在智能化设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清华大学陆新征教授团队将生成对抗网络技术运用到工程设计中,自动将建筑图纸转化为结构模型。PKPM也和奥雅纳联合开发了智能辅助设计软件,可以智能完成指标调整和截面优选,省去反复的手动调整工作。智能施工图和审查软件也有一定的发展,市面上有不少成熟的产品。

上面讲的这些技术其实已经完成了从建筑图-结构模型-分析计算-施工图-图纸审查的全部流程,如果把这些技术运用在一个项目的设计全流程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


一、建筑图纸-结构模型

作为结构工程师,首先咱们会拿到一张建筑专业图纸,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专业图纸

为了提高AI识别的准确性,我们利用AI-Structure CAD工具进行简单的预处理,生成规范的矢量图。采用AI-Structure CAD工具,自动化提取建筑墙、门窗等建筑构件的轴线,以及电梯、阳台等房间的空间轮廓,将提取后的CAD数据生成AI可以读取的图像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由建筑专业图纸提取的AI输入图像数据

图3 上传预处理数据

数据上传完成后,通过左侧树中进入新建项目

图 4 预处理数据通过AI设计生成结构数据

点击设计,生成剪力墙结构的像素图和对应的矢量建模数据(.gdt文件),下载矢量建模数据,如图5所示:

图 5 AI-Structure云平台生成的结构设计数据

下一步我们采用PMCAD结构模型转换工具或Python的开源代码读取结构建模信息,通过参数化建模工具,进行简单的校核与调整,我们就可以得到PKPM结构模型了。

图 6 AI-Structure生成的PKPM初版结构模型


二、结构模型优化及分析计算

进入模型调整和计算阶段,我们首先对AI生成的结构模型进行一下微调,获得更加合理的结构模型。

分享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