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4-03-01 13:43:17 浏览量:599次

文/木乔

编辑/木乔

前言

一九三五年,美国马莫里安的电影《浮华世界》第一次将颜色应用于影视作品中,影视作品中的颜色不仅给人以丰富的感官体验,而且还增加了影视作品自身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伴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颜色的功能已不仅仅是模拟和再现客观环境,颜色是影视作品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影视作品语言;

在表达影视作品思想,阐明影视作品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心理,表达人物形象情感,营造影视作品意境,渲染影视作品气氛,推进影视作品剧情发展等诸多领域中,颜色的功能日益显著,并被影视艺术工作者广泛认可。

一、表达思想,阐明主题

影视画面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图形和颜色的显示所组成的,观众要想从一部影视作品中获取到其思想和主题的信息,就一定要依靠这两个最主要的造型元素。

可以说,影视作品的思想和主题是通过形态和色彩来承载的,而因为形态的组成也对色彩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在表达影视作品的思想和阐释影视作品主题的过程中,色彩起到了非常特殊的作用。

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色彩原本也是为了交代环境,讲述事物,强化视觉形象,其功能与在摄影和绘画中所起到的功能类似。

与此同时,因为观众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具有很强烈的主观性,观众可以根据在影视画面中所展现出来的色彩,来对画面进行理解和感悟;

并可以积极地寻找到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与影视作品的主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因此,在影视作品中,色彩被作为一种可以用来表达影视作品的思想,并且可以加深影视作品的主题。

在国内的电影中,颜色对于电影的思想与主题的表达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比如张艺谋的《红高梁》,就是以红色为主调,将本地人的彪悍与热血展现给了观众;

这样的红色既与电影中的角色相吻合,又体现了电影所要传达的一种敢于追求,敢爱敢恨,无所畏惧的叛逆精神。

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黄土地》,以土黄为主色调,与黄土高原的意象相映衬,既表现出一幅原始的黄土高原,又表现出一种人的微不足道和大自然的冷酷和淡漠,为作品的表达铺垫了一条很好的主线。

而在国外电影和电视剧中,颜色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谈到“色”与电影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及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个经典之作,《蓝》、《白》、《红》;

这些法国电影的名称都来自于法国的旗帜,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则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传达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比如《蓝》中,朱莉失去了女儿,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她的生命就被一片蔚蓝所笼罩,直到朱莉从那冰冷、绝望、悲伤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回到了温暖的人间,才让人对这部电影的主题有了更多的认识。

二、刻画心理,表现情感

在目前的影视作品中,颜色的功能已经不仅仅限于对周围环境的逼真重现,它更多地被用于表达影视作品中的角色的精神和情绪,进而塑造出具有独特性格的影视角色。

颜色的心理描述和情绪表现通常都具有深刻的含义,当电影中的角色难以准确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时颜色便成了电影导演传达这些情绪和情绪的一种主要手段和标志。

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在影视作品中起到了对心理和情感的描绘和表达的基础上,可以将色彩分成两种,比如红、黄等属于暖色系,可以让人想到热情和活力等,而青、紫、蓝等属于冷色系,可以让人想到深沉、忧郁等;

通常来说,暖色系会让人产生积极的情绪,而冷色系会让人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同的颜色所表达的情绪都不一样,也就是由于它们的这一特点,才可以给影视作品的导演带来更为广泛的运用空间。

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利用颜色的顺序的组合与使用,来与电影中主角的心路历程相配,并对主角的精神与情绪进行表达,这样就可以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电影中深层的内涵。

比如在电影《末代皇帝》中,颜色的使用非常符合角色的情绪,可以说,颜色的改变就像是角色的情绪的一个指示器,溥仪从被囚禁十年,到被赦免,再到进入新的人生,他的颜色语言,对角色的情绪做了细致而又深刻的诠释。

刚被囚禁起来的溥仪从一个帝王变成一个战争罪犯,这种巨大的心理反差让他觉得不知所措,因此电影的画面也就变得阴郁起来,死气沉沉的画面反映出溥仪内心的压抑和沮丧。

随着溥仪开始反思自己的背叛,电影里的颜色也变得明亮起来,白色、绿色,甚至是粉红色,这些颜色的变化,代表着溥仪的忏悔,也代表着他慢慢地从黑暗中走出来。

在溥仪被赦免后,他去了一趟植物园,此时的电影中充满了阳光,绿意盎然,充满了活力,这些颜色代表着溥仪从监狱里出来后,重新焕发了生机,心中的桎梏也随之解除,在生命的光芒中,溥仪的精神和情绪都变得活跃起来。

与《末代皇帝》不同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在三部曲中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颜色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比如《蓝》中,基耶斯洛夫斯基使用了一张不完整的“黑幕”,当“黑幕”开始的时候,电影的背景音乐还在播放,这就让“黑幕”变得更有内涵了;

一方面,“黑”是朱莉对死亡的悲伤,另一方面,“黑”又是“蓝”的极限,代表着她的悲伤达到了巅峰,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黑”这个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更多的东西,就像是中国绘画中的“留白”一样。

三、创造意境,渲染气氛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营造一种意境,并对氛围进行渲染。在影视作品中,色彩是由电影画面进行表现的,而电影画面也是由色彩塑造的,因此,色彩与影片的内容之间存在着一种辨证统一的联系。

运用色彩来创造一种意境,并对其进行烘托,这是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运用手法。

在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色彩与影片的环境、情节和人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色彩与这些影视元素进行融合,能够产生相互独立的效果;

在这个前提下,经过对色彩的合理的搭配和使用,能够与影视作品的环境和氛围进行很好的配合,从而创造出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气氛。

电影导演运用这种颜色的功能,不仅能让电影的画面变得更完整、更鲜艳,而且还能增加电影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张艺谋的电影,在颜色的应用上,绝对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很有特点。比如《我的父亲母亲》中的两种色彩,一种是彩色和一种黑白,在真实世界中使用了,表现了现实世界中的冷漠,而彩色则表现了他们从认识到相爱的过程;

这两种色彩之间的强烈反差,将冷漠的事实和温馨的记忆,完美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让观众感受到了电影中父母之间的真情。

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就是一部利用色彩营造气氛、营造气氛的优秀作品,它采用了黑白两色作为主要色调;

将犹太人被屠杀的悲剧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的色调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压迫感,也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思考;

与彩色相比,这样的色调更能体现出当时的气氛,虽然不一定是真正的色彩,但却与人们心中的那一幕更加吻合。

在影片中,其它的色调主要起到了与黑白色调形成对比的作用,比如,在蜡烛笼罩下的犹太人在祈祷时,采用的是暖色调,而接着,黑白色调的出现,拉开了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当他们从集中营走出来时,黑白色调又被转变为彩色。

又比如电影里,一个身穿红衣的少女,她所处的环境依然是黑白两色,这一点在电影里显得格外的显眼,当她重新回到电影里时,她就变成了一具死尸。

在黑白色调的强烈反差下,和平与战争的强烈反差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与演绎,而这样的反差又构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图画表现。

四、推动影视作品故事进程发展

在电影和电视中,颜色是区分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标志,它可以用来进行未来、现在和过去的转换。

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在进行时空转换的过程中,影视作品要更为复杂一些。就影视效果来说,它的主要媒体就是声音和画面,这些媒体有着很强的直观感,并且要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尽管,影视作品也可以利用字幕来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但这种方式看上去非常的僵硬,因此与文学作品相比,在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上,影视作品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在电影和电视剧的表演中,颜色是穿越时间和空间来传达故事的一个关键因素,而颜色的适当搭配则能引导和表达出时间和空间的穿越。

一般的做法是利用黑白两色的反差和结合,来象征现在和过去。比如《天使爱美丽》,就有很多关于爱美丽的记忆;

电影中的颜色是“进行时”,而黑白就是对过往的记忆,比如连诺被人欺负的那一段,就是用黑白两种颜色;

还有就是当白拓图接到了爱美丽的一份礼物后,很多记忆都是用黑白两种颜色来表达的,本片将孩提时代的记忆以黑白色为主基调,象征着孩提时代已逝。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影视作品艺术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元素,对其进行适当的颜色搭配以及颜色的使用;

既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又可以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让人更好地了解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内涵。

综上所述,在影视中,颜色的效果已经不仅仅限于“写实”,它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表达能力,让这种效果上升到一种精神层次,从而促使人们对影片中的其它东西产生更好的认识和反思。

因此,颜色在影视中的效果必须被认可,同时,颜色在影视中的应用也必须被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李一《色调是影视作品调动观众情绪的原动力》

[2]杨春蓉《影视作品中的色彩情愫》

[3]吕艳梅《影视艺术的色彩魅力》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