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改造案例:功能置换,保留历史根脉

发布时间:2024-03-01 17:16:44 浏览量:165次

十八梯,作为重庆人最深的乡愁所在,是山城人必经的生活小道和岁月之路。

随着历史的变迁,几经发展,十八梯不再只是一个通道。世纪90年代末,南纪门建立劳务市场,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也居住在了十八梯。大部分原住民逐渐搬离,十八梯开始显得陈旧而杂乱。

那时十八梯的市井气息浓厚——廉价旅店、茶馆、采耳、饭馆、拔火罐、麻将馆等消费场景,就随着这些落脚者应运而生。在这段似乎被时代遗忘的空间里,散发出与现代化城市完全不同的烟火气,特别是让它在与一街之隔,繁华时尚的解放碑相较之下,显示出弥足珍贵的温馨画面。

2008年开始,十八梯的危旧房片区改造前期工作深入细致开展。直到2016年,十八梯保护实施方案及交通组织方案才通过专家评审,正式结题,整体控规修改才基本完成。

建筑重生

月台坝 24 :十八梯璞仕酒店总占地面积约5308平米。

作为重庆十八梯传统文化风貌区的配套酒店,隐逸于风貌区的东侧,以传递东方山城之美为核心理念,是一家风格独特、艺术气息浓厚且以自然人文之美打造的山城文化主题酒店。

善果巷 35

引入国内首家旅行主题书店—司曙·旅行空间。“引领旅行生活新方式”,空间集上万册旅行主题图书,国内国际文化活动、丰富生动文旅内容、创新升级旅行服务、国际知名户外IP、旅行特色文创品牌于一体。

两幢优秀历史建筑均通过功能置换的手法,保留外立面历史记忆,内部维持历史建筑基本格局,重建结构,赋能现代使用功能。室内设计采用优秀的设计手法,传承历史文化,注入现代潮流元素,使得历史建筑重生煜煜。这样的改造手法,不仅得到了专家、规划管理部门的认可,在项目呈现后,也得到了原住民的称赞。

如何才能达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是对本项目的巨大考验。整个过程如同设置内支撑的基坑工程,从上到下逆作法开挖,同步进行支撑,地下室主体再从下到上修建的过程。屈曲约束支撑其实也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尤其对于山城,应该更适用,不仅能作为支撑系统,在地震来临时,也能抵御地震能量,保护建筑不被破损。

内部掏空后的,钢结构支撑体系,鸟瞰图

如今,十八梯不仅仅是改造了酒店,街区还有吊脚楼、青石板、窄雨巷。在这里,可以领略到的是真山城、老重庆。

*该素材来源于网络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