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 | 游戏的衍生创新文化表达

发布时间:2024-03-03 18:39:47 浏览量:188次


视域


基于互联网平台,综合运用音视频、动画、人机交互技术的各类游戏正深度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游戏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鲜活的生命力。近期,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联合腾讯互娱发布《争上“游”:求解游戏多维社会价值》报告,本报择要编发。



原文 :《游戏的衍生创新文化表达》

作者 |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腾讯互娱课题组

图片 | 网络



游戏的衍生创新了文化表达的方式,丰富了大众的文化内容消费体验,唤醒了玩家的文化情感记忆。因此,加强游戏与文化的连接,以创新形式促进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焕新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凝聚文化认同,是游戏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同时,文化价值也将丰富游戏本体,对游戏具有本质性的建设意义。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游戏展现出独有的面向年轻群体塑造观念,传播知识,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提炼和独特的数智化表达的能力。


其一,创新的互动游戏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一方面,游戏作为一种数字化媒介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以往传统文化传承的难点,助力传统文化与现代新锐思想之间的有效衔接。如2020年波克城市相继与敦煌研究院、宫里的世界推出《爆炒江湖》手游的敦煌、故宫特别版本,在构建游戏世界观的过程中融入敦煌壁画中的独特配色、人物造型和故宫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也凸显了游戏作为文化产品而非纯粹的娱乐商品的属性,赋予游戏更多情感温度与人文价值。如日活跃度超过两千万的“现象级游戏”《QQ飞车手游》,用户在游戏里可以驾驶着赛车穿越多种形态的长城场景,游览众多非常重要却并不知名的长城景观。


其二,知名游戏IP助力传统文化内容C端破圈,实现历史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焕新。2021年新春,王府井超级街区、南京夫子庙的秦淮灯会、广州的越秀广府庙会以及四川自贡的中华彩灯大世界与腾讯游戏《和平精英》展开合作,在游戏互动设计中融入各地代表性文化元素,使传统文化与民俗和更为广泛的受众之间建立连接。


其三,古典文化IP的数字化呈现与传播。长城、敦煌、故宫、三星堆、黄河、京剧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带有强烈中华民族文化气息的IP,如今都成为游戏公司汲取灵感的来源。比如,通过营造沉浸式的游戏体验,《荣耀新三国》引领玩家重回三国古战场,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了解三国时代的文化,同时唤醒受众对于三国IP和相关历史故事的记忆。网络游戏具有的交互性、参与性、沉浸感,有助于使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玩家,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更为广泛的传播。



与非遗破圈合作

创新文化遗产活化路径

游戏与非遗跨界合作,通过对特定非遗文化进行数字化创新诠释,游戏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方法,彰显了游戏在文化传播层面的意义。


其一,与非遗传承人共创数字内容。2021年《王者荣耀》与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任刚共创新英雄“云缨”,游戏团队在非遗大师指导下,在继承传统中国枪法的基础上进行云缨的枪法动作设计,展现传统中国枪法刚柔并济、千变万化的特点,使玩家感受峨眉武术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此前,国风游戏《天涯明月刀》联合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和非遗技艺传承人,推出10套文化合作款华服,助推汉服文化的传播。


其二,探索“游戏+公益”机制,拓展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当下,公益作为外部和线下的目标,被置于游戏所在的社会链条中。从具体实践看,在2021年“99公益日”启动仪式上,腾讯宣布旗下《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近20款游戏和电竞赛事将以“Play for Good”为主题,推出一系列公益爱心助力活动,与玩家共同参与文保公益项目,包括河南水灾受损文物修缮及应急保护,长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以及为青少年打造的“智体双百”公益项目等。让更多玩家参与文物保护相关的公益活动,成为当下游戏助力文化遗产的活化与传承的一种方式。


其三,以数字文创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例如,2021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腾讯联合主办“三峡文物活化案例数字展”,通过数字导览人、实景AR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方式助力三峡文物的活化与中国古代水文文化的传播。游戏技术的加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体验方式,也正在影响文物保存的形态。


游戏与非遗的破圈组合,丰富了游戏内容,赋予游戏作品更加浓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依托于游戏的创新形式和逻辑,将沉淀多年鲜为人知的非遗文化引入公众视野,推动中华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拓展文化出海新领域

伴随网民规模增速减缓和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海外市场成为当下我国游戏产业拓展需求增量的重要渠道。根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与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为1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除了美日韩三大海外游戏市场,中国国产移动游戏在德国、英国、法国、沙特、土耳其、印尼、巴西等地区的海外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出海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同时,由中国传播至海外的游戏类型也愈加多元。


网络游戏作为文化产品,积极挖掘并在创作中融入可识别的中国文化符号,并通过符合文化商品传播逻辑的方式进行有效呈现,使中国游戏与中国文化为更广泛的人群所认知,因此,我国游戏产业的海外拓展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传播与流行,为中华文化的出海提供良好契机。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原神》在海外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总收入达18亿美元,海外玩家可在游戏过程中感受浓郁的东方文化。



将游戏创作与文化出海相连接,是游戏产业针对文化层面社会价值的积极探索。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文化表现形态,游戏在内容创作中淡化宗教、种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减少文化出海的阻力,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文化,实现本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拓展我国文化出海的通道。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24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王立尧




拓展阅读

万象 | “绝对自律”的体感健身游戏

电子游戏:对世界的不同领会 | 社会科学报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