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改造的可持续之路到底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4-03-03 20:14:38 浏览量:209次

近十年来,建筑和室内设计最大的变化是从“一次性”走向了“可持续性”。受公众导向、经济资源限制、政府可持续政策等多方面的约束,家居空间的改造,从一个生活以外的东西逐渐演变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复杂问题。

然而,从我们真正开始关注住宅的可持续性开始,到今天可持续的议题不断地出现和被讨论,人类依旧没有找到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完全可持续的室内设计。“可持续”仍然是一条漫漫长路,我们提方传播与设计工作室的目标是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更多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性,并且能给世人带来影响的室内设计作品。

对于室内设计的可持续性,首先是从材料上做功课,包括玻璃、塑料、金属等普遍材料,它们称不上好或坏,每一种材料的优、缺点固然存在,而其优缺点的发挥就取决于室内空间功能拓展的可能性。而这种权衡,本就是可持续设计所必备的要素。当然,设计方案和呈现结果的差异,也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环节。

那么室内设计的可持续性要如何达成呢?我以为,首先要有一个生命周期的生产和设计概念。今天的设计师可以通过了解多样的可持续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获取更多的方案选择。很多新的改造案例,不仅可以给设计师提供很多干货,还能帮助大家建立一个视觉指导下的环境指标。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期待私宅装修成本更透明,包括负责任地使用环保包装材料。考虑使用可再生原料的运用是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比如我们会指责使用印尼雨林中的高档木材做家具,进而推出全新的可持续采购原则,并且勇敢地公开接受消费者和社会的监督。

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也需要考虑材料的物流便利性和成本问题。施工浪费导致了多余的材料、运输、搬运和储存。通过设计,尽可能的减少材料包装尺寸的同时保持其完整性,这点宜家做的非常妙,其产品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首先了解已知的运输方式,然后将封装尺寸最小化,同时也能保证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同理,室内设计将空间(设计和运输)成本最小化就是在节约钱和各种资源。

然而,可持续性指标和标准仍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所以一旦设计师选择一个项目坚持下去,就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来测量同一个材质可能产生的不同生产效果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果,环境问题是设计师首要考虑的,那么在可持续道路上走下去,就是毋庸置疑的。接下来,做得更细致一点,就需要考虑其在设计中使用到的每一种“成分”。俗话说“少即是多”。那么,少使用一些材料能够保证空间的完整性吗?各个细分设计领域的道理很多时候是相通的,时下流行“瘦身”和“极简”,拥有更轻盈简约的设计和材质,正是时下许多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减少浪费,积极学习新的施工技术,使用尽量少的材料创造多功能室内环境,实现空间和功能利用率的最大化,这是我作为设计师和项目管理者最期待的。

但对于装修材料,提方传播与设计工作室目前能做的还真的不够多,我们还无法自己研制理想材料,只能了解目前市面上的材料如何在再循环的过程中运行,尽可能的了解原料的来源。这里,千万注意那些“让污染‘消失’的技术或添加剂”的说法,虽然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努力,但是这样的事情,真的很难实现。毕竟,作为普通消费者的你我,早已经回不去不看颜值不看功效不论好坏的“原始社会”了。

改造还要劝说甲方勇敢的对旧环境断离舍。举个提方传播与设计工作室改造的案例。这间屋子面积不大,上下两层才150余平方米,层高共5.5米,其中二楼还是我们当初改造而得,二楼因为管道和梁柱特别多,层高并不高,显得十分压抑且零碎。图纸画了一轮又一轮,都没法解决这些抬头即能见的糟糕景象。本来想把管子做成工业风,无奈管子形状特别难看。为治根本,我们还专门进行了消防管道的挪位。

然而,很多细节看似好看,工人做不出来!比如,在拆除十几年前的矿棉板后,露出了槽钢。槽钢光泽度不错,我们决定因地制宜,用氟碳漆刷成金属拉丝灰。

再来看看改造前后的空调主机位置,拆除了废旧的中央空调,改成上下楼各1个立柱空调。将空调主机位的上部利用成放置打印机等办公用品的空间。

改造前后局部对比图

改造前后局部对比图

这只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很简单的改造案例。能将用户的需求挖掘出来并满足,是设计公司必须做得功课。如今,材料和空间的二次或多次利用已经很常见了,相信只要意识到位,可持续性的设计就在寻常百姓家中。

改造后

人物小档案

丁方:

资深跨领域设计师,从事室内设计15年,提方传播与设计工作室创始人,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出版过多部改造类著作,最近热衷于改造话题的研究。

设计师丁方在改造现场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