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Axel Vervoordt:侘寂美学10空间

发布时间:2024-03-03 18:13:46 浏览量:537次

#头条创作挑战赛#

AxelVervoordt

当美发自自然之时

当美与民众交融之时

当美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

就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

就是最自然的、健康的、朴素的灵动之美


AxelVervoordt

阿塞尔·维伍德

Axel Vervoordt,1947年6月29日出生于安特卫普,是比利时室内设计师、古董和艺术品经销商,也是AD100名人堂成员。Axel Vervoordt认为家是一个人与亲友共享私密时光的空间,应该能给人以疗愈和滋养。最重要的是,家能予人启迪,令人快乐。通常来说,在设计家居时的每一个决策都基于对快乐的追求。Axel Vervoordt所从事的工作,是帮助艺术品、物件、家具、古董和他们的原创设计找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家。这种探寻和发现是Axel Vervoordt最为看重的责任。

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同样有教养,在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陪伴下茁壮成长。上世纪60年代初,他的母亲率先保护了安特卫普历史悠久的老城区Vlaeykensgang,这里是画家Anthony Van Dyck和Jacob Jordaens的出生地。她将建筑买下恢复它的中世纪风格,然后把它租给艺术家们,让社区充满生气。在进行这些项目时,她得到了儿子的帮助,Axel Vervoordt从小就表现出一种艺术爱好,比如把卧室的窗户刷成类似彩色玻璃的颜色。这些手工翻修点燃了Axel Vervoordt对古老和真实的热爱,以及对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迷恋。

年轻的Axel Vervoordt卷入了他父母的所有活动,甚至他们的社交活动。在这段时间里,他形成了后来成为他的标志性的反主流购买行为。Axel Vervoordt不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职业,他去了大学学习经济学。然而,他很快就厌倦了,离开学校去服兵役。在军队服役期间,他继续购买艺术品和古董。直到21岁时,他以24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幅1948年的马格利特(Magritte)画作《回忆录》(La memoire),并设法拿到了5万美元,他才决定“我的热情和爱好将成为我一生的事业”。

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有艺术天分的人。比利时画家杰夫·弗海因将他引入了“零”运动,并使他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观察方式。他还认识到“空”是“本质显现”的地方,在这里没有什么意味着一切。这种审美上的觉醒促使Axel Vervoordt去探索道教、禅宗和量子物理学。从这些研究中产生的艺术和生活哲学,他称之为volledig,翻译过来就是“空虚的充实”。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Axel Vervoordt开始前往泰国、柬埔寨和日本进行采购之旅。佛教艺术的宁静和寺庙宁静的建筑空间与他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在他的设计对话中,他已经在乡村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家具之间,在古代雕塑和现代绘画之间玩弄美学的两极。现在,他认识到与东方物体进行类似对话的潜力。事实上,他发现自己对侘寂有一种强烈的亲和感,那是一种禅宗观念,认为真正的美是不完美的、不完整的和无常的-换句话说,美就像生命一样易逝。

1984年,带着贴近大自然的心愿,Axel Vervoordt买下一栋有五十间房间的老古堡Kasteel van's- Gravenweze,城堡建于12世纪,临河且拥有美丽的花园,后成为第一处公司经营活动天造地设的场所,也符合他对艺术和设计的品味。

Kanaal是一个文化性的住宅综合体,位于安特卫普以东的Wijnegem,之前是一个啤酒厂。1999年,他买下了这个19世纪的大型酿酒厂,并成了AxelVervoordt公司新的所在地。

Axel Vervoordt的愿景被定义为对和谐、美丽的不懈追求,以及根植于过去、连接到未来、融入当今舒适的室内氛围的创造。他也是西方最懂得Wabi-sabi(侘寂) 之美的设计师。

我们在Axel Vervoordt众多的作品中,无法找到现代的气派,唯有能通过平静的空间窥见极简的生活美学。善于修复古建筑,通过结合古董与定制的灯具与家具,寻找一种安静而惬意的生活美学。这些设计体现的正是侘寂之美。

AxelVervoordt

侘之灵感

Wabi Inspirations

阿塞尔·维伍德

在我解释对「侘」(Wabi)的理解之前,或许我该从最初讲起,聊一聊艺术和哲学如何在我生命中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我自幼就对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深深着迷。

我的房间总是摆满了我收藏的各种小宝藏-那些从森林、田野或海边捡来的物件。

至今我仍然像尊重艺术一样珍视卵石、岩石或者古木。

对我来说,石头是承载着一种精神的灵魂,它们已经在自然中共鸣了千百万年,而且不同的石头拥有着不同的精神。

图片选自《侘之灵感》

除了对自然的热爱之外,我总能在残破、简朴的物件中看到高贵,比如牧羊人那经由时间和人为雕琢的桌子,或是久经烈火烧制出的瓷器。

我尤其痴迷于那些遥远地区的牧羊人或僧侣们使用的物件,比如中国的连绵群山、欧洲的比利牛斯山脉,或是南美的安第斯山脉。

这些匠人们通过仰望星空来获得对比例与美的感知。

他们素未谋面,但同样地热爱与在意手中的木材,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创造的物件将流传数代。

这对我来说是极简主义的另一种形式。

用最少的材料创造最大的成果。

这种对质朴事物的痴迷出于我对这些物件中残缺之美的热爱,并且对未完成的绘画、残缺的雕塑中深刻的情感品质的依恋而再次加深。

我一直相信,人是自然表达的一种媒介,带着这种想法的话,意外的错误都会成为难得的礼物。

对于谦卑物件的热爱引领我追寻前卫、破格的艺术运动,比如贫穷艺术(Arte Povera)、抽象表现主义、欧洲零派艺术(Zero Art),以及晚年开始关注的日本具体派。

当我25岁的时候,比利时艺术家杰夫·费尔海恩(Jef Verheyen)教我零派运动的原则,以及「虚无」(void)的观念,同时也帮助我认识到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

图片选自《侘之灵感》

我在26岁时从费尔海恩那里购藏了我的第一件丰塔纳的作品。

他对丰塔纳作品的理解也直接引导了我自己的美学觉醒。

丰塔纳的「空间概念」(concetto spaziale)至今仍极大地影响着我的思考。

在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摧残之后,丰塔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还可以画什么?」

他感觉到要重新开始的必要。

他给出的回应正是空间概念-切割画布从而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虚无,一种既广大无边又极度简约的行为。

他创造出第三种维度,从而万物得以重生。

我通过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逐步发现了抽象艺术的力量。

图片选自《侘之灵感》

德国的海因茨·马克(Heinz Mack)、奥拓·皮纳(Otto Piene)及冈瑟·尤克(GüntherUecker)以及比利时的杰夫·费尔海恩(Jef Verheyen)所组成的零派运动也拥有对「虚无」的相似理解。

很多年以后,当我们将收藏的丰塔纳及费尔海恩的作品借予2006年在杜塞尔多夫举办的「零派-具体派」展览时,策展人马蒂斯·韦瑟(Mattijs Visser)向我揭开了日本具体派的面纱。

这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次发现。

不仅仅因为他们与德国和比利时零派艺术的紧密联系,还有与卢西奥·丰塔纳的相同点。

与丰塔纳一样,这些具体派艺术家们在广岛和长崎的灾难之后从零开始,代表了日本战后的艺术景象。

白发一雄和吉原治良等一批前卫艺术家脱离传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自由。

在白发一雄的一场表演艺术中,他的身体在泥土中翻滚,让自身与大地和宇宙再次联结,无限地接近存在的本质。

他作画时将自己悬挂在绳子上,用脚在画布上涂抹。他自己变成了宇宙力量的画笔:活力、自发的表达代表着具体派的实验。

自早年开始我就一直相信:

所有的美都是不完美的、残缺的、无常的-就如生命的短暂一般。

这些相对独立的美学感受也因为我常年对东方艺术和哲学的兴趣得以升华。

图片选自《侘之灵感》

时光可追溯到70年代,当我和妻子梅(May)开始前往泰国、中国和日本旅行时,那些宁静空旷的地方与佛教艺术和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让我大开眼界,仿佛开始探索宇宙的秘密和它无穷的可能性。

这些旅行成为我重要的灵感源泉,激发我在回到家后以欧洲的视角重新创造相似的精神。

甚至在早期的工作里,我就开始探索视觉语言中两极的边界,有时这被称作「设计对话」。

比如将粗糙的乡间物件与巴洛克家具并置,或者是让中世纪的雕塑与现代的绘画产生反差与对比。

将历史与当代结合。

在造访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远东之后,我现在更加理解创造东西方隐喻的可能性。

当我1973年从泰国回到家中后,我突然有了灵感将位于16世纪古巷弄(Vlaeykensgang)的家进行重新布置,将东方的精神转化为欧洲的表达。

但那时这还远称不上一种风格。

更多地是在东西、新旧之间创造一种和谐。

现在回头来看,我发现我当初已经开始无意识地开始了「侘」的表达,即便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重大意义。

我的妻子梅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她对天然的布料和鲜花的选择皆蕴含着这一理念。

图片选自《侘之灵感》

在我年近30之时,我开始特意关注中国、日本与韩国的道家、禅宗文化,以及整个东方的哲学与艺术。

正是通过禅宗深远的精神力量,我开始真正接触到「侘寂」的概念。我阅读了伦纳德·高伦(Leonard Koren)关于侘寂的书籍,以及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

一开始这些美学理想是那么的难以理解,以至于许多顶尖的日本学者也敬而远之。

在亚洲的智慧中,人们相信许多未解之谜就应该保持这种神秘。

不过我有幸与许多渊博的学者、艺术家和设计师们见面探讨东方哲学的信条。

特别是我已故的挚友乔斯·麦肯博士(Dr. Jos Macken)帮助我区别这几种不同的文化,并且理解他们微妙的复杂性。

这一切在我见到日本设计师三木达郎(Tatsuro Miki)后变得更加明朗。他就生活在布鲁塞尔。

我很久之前就认识他的父亲木下良一(Ryoichi Kinoshita),是通过我们共同的艺术家朋友多米尼克·斯图班特(Dominique Stroobandt)的介绍。

我也知道他的父亲在日本滋贺县以传统民居(minka)重建村庄的重要杰作。那里还有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在我和三木达郎合作了多个项目之后,我很快意识到我们有着相同的哲学理念。

阿塞尔·维伍德与三木达郎合作项目——纽约Greenwich酒店TriBeCa顶层套房

达郎在比利时生活与工作了20多年,以至于他现在觉得自己在日本不是日本人,而在欧洲也不是欧洲人。

这本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问题,但相反地他却使之成为了自己巨大的优势,让他可以更加接近一种永恒的风格,这与我对普适性的追求不谋而合。

因此我们在合作的项目中互相学习了许多。

达郎首先带着我重新发现日本和欧洲,带着我去了许多我甚至从未耳闻的地方。

而我也将此前环游世界的见闻与他分享。

从另一个人的视角看待事物让我们大开眼界。

以他的天赋与学识,达郎帮助我们改善了工作与建筑的方式,这正是我们所称的「侘」。

我们从日本的美学概念中引用了「侘」这个字眼,它意指在最质朴、自然状态下的事物:物件中谦逊的美。

通过我们持续的对话,我逐步理解日本的观念和设计理念,以及「侘」的高尚哲学。

我学习到侘最初源自禅宗僧侣们信仰的基本价值-在简单、纯洁、克制和谦卑中寻找安慰与满足。

一切的中心都围绕着生命的无常。

同样的理念也塑造了日本茶道的重要元素。这一庄严的仪式旨在让参与者在简朴、粗糙的茶室中通过分享泡茶与饮茶的精神体验,来摆脱物质世界的压力。

在16世纪的日本,以千利休(Sen Rikyu)为代表的茶道大师十分珍视残缺、不规则之物在最简单和自然的状态下产生的美。

这也发展成谦卑的审美理想-侘茶(wabi-cha)。

图片选自《侘之灵感》

我个人对「侘」的概念亦被日本人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与和谐的能力塑造。

我近年来还发现了韩国的概念「儒生」:韩国精英阶层对谨慎、谦逊、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的崇敬。

这是一种崇高的哲学,它强调人们对纯粹形状、朴素颜色的关注,并以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对自然的热爱而克制。

在我从不同的艺术形式获得灵感后,我对「间」(ma)理论产生了兴趣,这是一个同样难以捉摸的设定,指的是围绕一个物体的定义空间。

「间」可被描述为间隔或是间距,它为人们欣赏物件的构成时增添一层动感的张力。

就像音乐中音符之间的寂静瞬间一般,艺术中的空白空间放大了作品的表达力。

我深深地被这一思考吸引,也因为它与「无」(mu)和「空」(ku)的概念相似。这种对虚无的指涉亦是佛教的重要信条。

这个哲学理论也被称作「空」(sunyata),意指虚无与超脱可以引领人们开悟。

这直接地与欧洲零派艺术阐述的「虚无」(void)以及卢西奥·丰塔纳的「空间概念」(concetto spaziale)联系起来,这两个观念在早年对我影响深远。

如今我仰慕的许多艺术家都是「普世大师」:他们以虚无或无穷的空间来体现存在事物的内在之美。

图片选自《侘之灵感》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尝试更深层次地实现这一观念的思考,并体现「虚无」与生活、艺术和真相的关系。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对我工作的影响更大了。

这段旅程让我的美学思考有所觉醒。

我也开始认识到对「侘」的更深理解亦能强化「虚无」的体验。

「侘」的本质是永恒-不分过去、现在或将来。

通过它的智慧,人们对空间、空虚和寂静的觉悟得到升华。

最重要的是这段旅程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我学到的最深刻的思考是,永恒存在于每一个瞬间。

这强调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分钟。

珍惜世间万物的无常。

图片选自《侘之灵感》

「侘」的一个关键方面是精心设计的空间对居住者心灵健康的主要影响。

现代的生活空间往往被时尚和商业行销策略左右。

但「侘」不是一种风格,不是一种时尚或者设计风潮。

它也不是一种可以被大规模效仿复制的思想。

「侘」没有公式可循,也无法被规定。

它规避华而不实的物件以及对财富的炫耀。

它最关键的因素是纯净与质朴。

它超脱于妨碍我们寻找内心平静的杂乱与干扰。

因此它是静谧的、安静的、令人安心的-完全地集中。

这种宁静来源于古老的智慧。

图片选自《侘之灵感》

因此,它能让我们体验一种高度的“自我”感,并唤醒我们的灵性。

然而请注意,「侘」是来自于内心的前提。

一种存在于灵魂深处的个人哲学。

一种完全独立的观察、感受和思考的方式。

没有边界,没有界限,没有开始,没有结束。

这意味着没有硬性的规则、教条或惯例。

它让我踏上了一段不断追求高雅简洁的个人旅程-一种对崇高的追求。

「侘」颂扬的正是不完美和不完整的美:随着我充分理解了它们的重要性,我越来越珍视这些品质。

我真诚地希望能帮助你从一个不同的维度来看待艺术、生活和宇宙。

也许,从我的「侘」之路开始?

01、

AxelVervoordt

比利时的家♥


1989年Axel Vervoordt把一栋十六世纪的老城堡改造为自己的办公室、家、博物馆。古堡临河且拥有美丽的花园,室内简洁自然而又亲切质朴带给人放松舒适的感受。他恰当的呈现材料与物品,裸露的水泥地面、油漆剥落的墙壁,破旧磨损的家具。他说过“我喜欢古老的墙壁,随着时光的推移,它们会变得犹如油画一般。”

这是一座有50个房间的城堡,里面有护城河。长期被忽视的结构和它的场地花了四年的时间来翻新。但在这里,Vervoordt能够创造一个宏大的失景精心策划,以显示他的审美。



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装饰:书房里有丰富的英国风格家具,而餐厅则是一个全白的巴洛克风格的幻想空间,有一个华丽的水晶吊灯和一个蓝白相间的明。


这间闲置的冥想室里摆放着白色的家具、光秃秃的松木板地板、一幅16世纪由日本一位禅宗大师创作的屏风,以及一幅巨大的安东尼?塔皮斯(Antoni Tapies)的油画,1972年的《大马隆路》(Grand marron troue),下面是一尊露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 Concetto spaziale)的裸体青铜雕塑。说到房间,Vervoordt说,“你可以听到寂静。”


02、

Oedelem

侘寂美学的质朴♥


Axel Vervoordt追求家居设计的浑然天成,仿佛它一贯如此。对待每个项目,他们都怀有一种

开放灵活的态度。灵感和创意随客户的要求一同演变。他们挑战彼此,以实现对项目更透彻的

理解,交付最出色的作品。这样的合作氛围是友谊生长的最佳土壤,因此许多客户都成为了我

们毕生的好友。


03、

CovetableApartment

现代主义侘寂复式公寓♥


去年年底,一个新的艺术目的地在比利时兴起。Kanaal是由佛兰德艺术商人和室内设计师Axel Vervoordt设计的,它是一个文化和居住综合体,位于安特卫普以东几英里的小镇Wijnegem,由一家麦芽酿酒厂改造而成。


当地建筑公司设计了五栋独立的建筑,包括Bogdan & Van Broeck、Stephane Beel和Jens Aerts,共建造了98套公寓。



这里最大的房产之一是一栋占地2900平方英尺的复式公寓,由根特的Coussee & Goris事务所改造而成,坐落在开发项目的Pakhuizen(“仓库”)之上,可以看到运河的景色。


两层楼的公寓采用Vervoordt的标志性风格,将许多设计,古董和艺术品纳入新旧之间的对话:在客厅,一个大沙发,上面铺着茄子比利时亚麻布套,还有一张石板茶几Axel Vervoordt家庭收藏与1950年代Pierre Jeanneret设计的昌迪加尔藤椅和1968年希腊艺术家塔基斯(Takis)的雕塑相呼应。


04、

KnokkleZout

宁静的侘寂美学♥


Axel Vervoordt为比利时一位艺术收藏家设计了他的公寓。Axel Vervoordt是日本侘寂哲学的拥护者,这种哲学教导人们在日常事物中看到美和深度。


他的所有作品都以简洁的表达方式、宁静的氛围和对细节的高度重视而著称。


05、

Kanaal

比利时侘寂文化社区♥


1999年,Alex Vervoordt公司搬去维纳海姆运河区的新址,位于安特卫普以东,车程20分钟。


场地本是建于1857年的酿酒厂,砖砌的仓库和水泥谷仓保留至今,坐落在阿尔贝特运河的河岸之上。

公司先将办公室和画室搬来了运河区,之后又收购了几件永久性的艺术装置,如安尼施?卡普尔的《世界边缘》。2000年后,公司决定将运河区打造为文化与居住社区。

该项目依托运河地区建筑原本的特色和历史风韵,在保留传统的前提下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这是我公司许多项目的核心精神。


这个大项目由迪克?威尔伍德牵头,由Bogdan & Van Broeck、Coussée & Goris、Stéphane Beel三支建筑团队和景观设计师戴斯维纳(Michel Desvigne)携手操刀。



本着创造精品生活品质的宗旨,项目对老建筑进行了由内而外的翻修,让其变身为全新的居住与工作空间。


2017年,工程正式完工。运河区承载着100套私人公寓及配套的公共空间,包括餐厅、庭院和花园 ,公司和居民、商业、参观者共享宜人环境,并另添了工作室、画室、礼堂,以及维伍德画廊的永久性艺术装置和临时展览空间。

运河区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让梦想照进现实。你能看出它与古巷弄和城堡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如连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运河区谱写着自己的历史,它是带有生命力的艺术中心,在不断呼吸成长。


06、

GreenwichPenthouse

纽约侘寂顶层公寓♥



格林威治酒店-翠贝卡顶层公寓由比利时设计师Axel Vervoordt和日本建筑师Tatsuro Miki共同设计,并与酒店的合作伙伴Ira Drukier和Robert De Niro密切合作



6800平方英尺的套房的灵感来自翠贝卡街区的工业历史,融合了日本古老的侘水美学。格林威治酒店-翠贝卡顶层公寓的设计融合了瓦比的哲学信仰:在不完美和真实中发现美;Artempo——在这里时间变成了艺术;物质贫乏,精神丰富。



可持续设计在室内和室外空间中得到呼应。像石头、钢铁和再生木材等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精心利用的。


“我们想用最谦卑的方式来表达一个翠贝卡人的性格。因为建筑是如此简单,它既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设计师Axel Vervoordt说。

格林威治酒店-翠贝卡顶层公寓提供了一个大型的开放式平面,有多用途的生活空间,包括一个独立的客厅和客厅,一个全尺寸的厨师厨房。



三个壁炉,两个半浴室和三个卧室。两层的私人户外花园面积超过4000平方英尺,设有水疗池和可供18位客人用餐的餐厅。


建筑原来的铜屋顶被一位纽约北部的工匠重新利用,他用这种金属手工制作了葫芦形的灯具。



07、

KeralanHouse

现代典型侘寂别墅♥


Axel Vervoordt设计了位于印度喀拉拉邦一座非凡的庄园别墅,。设计师们聚在一起,在在喀拉拉邦的风景中创造了完美的家庭住宅。



事实上,对客户这个年轻的家庭来说,与Vervoordt一起工作几乎成了一种精神上的锻炼。这栋房子稳定了主人公收藏物品的欲望。



08、

Masterpiece

当代自然侘寂住宅♥


Axel Vervoordt将一座17世纪的军营改造成了极简主义的杰作。这处位于比利时布鲁日附近的静修处是设计师为一位老朋友设计的。

Johan Vandendriessche绝对是个唯美主义者,这位比利时房地产企业家爱上一座历史建筑,就像爱上一件艺术品一样容易。

Johan Vandendriessche倾向于依靠同样的直觉来获得两者。在专业上,他将历史建筑改造成混合用途的住宅或办公室,尊重原始建筑。在他的私人生活中,他喜欢让自己被艺术包围,比如他这座自然景观的家庭住宅。


09、

PursHotel

素雅平和侘寂酒店♥


在Axel Vervoordt的眼中,所见之物皆是艺术!在这个改造中,石板屋顶,装饰性的天花板和庄严的窗户,所有经典元素都得到保留,改造后的建筑与庭院,保持优雅的格调,素雅平和。好的设计,让人安静!

Axel Vervoordt所有的设计都源自于对历史、对人文、对建筑的尊重。“当你被历史包裹时,生活会变得如此充实与丰满。”

在Axel Vervoordt的眼中,每一个物件都是无价之宝,他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宁愿去改造并重新设计一件很老的物件或一座建筑,也不喜欢去设计一样全新的东西,因此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是具有灵魂的好设计,而非空洞的物件。


10、

Escher

现代舒适的侘寂美学♥


Axel Vervoordt追求家居设计的浑然天成,仿佛它一贯如此。对待每个项目,他们都怀有一种开放灵活的态度。

他们挑战彼此,以实现对项目更透彻的理解,交付最出色的作品。这样的合作氛围是友谊生长的最佳土壤,因此许多客户都成为了我们毕生的好友。


灵感和创意随客户的要求一同演变。



艺术菌最近的分享大家喜欢吗?单选
喜欢
1
不喜欢
0
1 人参与 投票已结束

“大家对装饰设计美学有什么问题,

或者想了解哪种设计风格的作品、

或者哪位知名设计师的作品都可以留言给我。

我看到后会陆续回复大家。”

好了我是Duncan艺术菌,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关注我装修不迷路。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