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芳华》剪辑、关于长镜头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4-03-05 14:41:58 浏览量:223次

《芳华》的上映充满了周折。作为2017岁末的一部现象级大片,电影公映13天,引发全民热议,票房逼近10亿,刷新了冯小刚导演个人职业生涯单片票房最高记录。

故事讲述了1970至1980年代部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经历着各自迥异的人生际遇。这部年代题材的电影,主创也多为行内资深的“老炮儿”。有第五代大导演御用的编剧严歌苓、作曲赵麟,与冯小刚导演合作多部影片的美术指导石海鹰,摄影指导罗攀。而同为影片主创之一的剪辑指导,小刚导演却大胆启用了一位年轻的剪辑师张琪。
这仅仅是张琪第二次参与电影正片的剪辑工作,上次是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值得一提的是,在《芳华》之前,张琪在业内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电影预告片剪辑师。几年间,他为姜文、冯小刚、周星驰、徐克、陈凯歌、王家卫、吴宇森等华语名导的作品打造预告片。2016年,张琪为《我不是潘金莲》剪辑预告片与小刚导演结缘。他也因此获得导演赏识,出任《芳华》的剪辑指导。

剪辑,是电影工业中最神秘,也是距离观众最近的一道工序。好的剪辑师,让电影的语汇丰富多变、充满魅力的同时,使影片的节奏有如自然呼吸,徐徐流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你感觉不到剪辑师的存在。我们与《芳华》的剪辑指导张琪聊了聊,这部冯小刚导演从影以来“醇度”最高的个人表达之作,为剪辑工作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影视工业网:与其他几位电影主创不同,你的年龄让你和《芳华》这个故事有着天然的距离。你自己是如何理解故事的?
张琪:老实说,刚接到这个工作时,我是有些担忧。剧本里描述的年代我并未经历过,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在剪辑上把握好电影的整体气氛和细节处理。看完剧本之后,我发现《芳华》里的青春和蓬勃,生命中的激情时刻,还有对过去或美好或伤痛的回忆,这都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的。一部好电影,往往很难简单地用一两个词去定义和概括。它应该像是一个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矛盾的、多面的。
影视工业网:冯小刚导演对剪辑《芳华》提出的目标是什么?
张琪:在《芳华》的剪辑工作开始前,导演提了一个想法,他问我能不能在《芳华》的单场戏里,不出现同机位,景别重复的镜头。熟悉剪辑的人都知道,做到这个并不容易,因为即使是完成剪辑对话常用的“正反打”,也需要前期精心设计和后期反复调整。当时我听到他这个想法一下就兴奋了,这是很大的挑战,也意味着你不可能再用传统的技法,必须有新尝试。大家现在看到的《芳华》,镜头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但观感却是流畅的。电影的时长有135分钟,比正常院线电影要长。我几次在电影院留意到,大部分观众并不觉得《芳华》长,看得意犹未尽。我们基本上实现了最初定的目标。


影视工业网:在剪辑上,你通过哪些做法去营造这种“意犹未尽”?
张琪:《芳华》是一部文艺片,故事娓娓道来,所以剪辑过程中,我们不去对事件本身做戏剧化的剪辑,反而是去弱化事件,强调每次事件产生的余波,即人物对于事件的反应。
具体做法是,我们会有意识地弱化每个事件的过程,删减事件的步骤。剪辑是取舍的艺术,不是交代得越多越好,有时你剪掉一些戏,反倒能传递出更丰富的信息。让故事有些空隙,也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影视工业网:我们知道《芳华》由众多长镜头构成,剪辑点的选择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张琪:电影中剪辑点的选取主要有两种常见做法。一种是把剪辑点放在关键节奏点上,比如可以放在音乐的重音,或是对白的间隙中。这是一种强化的效果,观众可以明显觉察到剪辑点的存在。另一种是把剪辑点隐藏起来,使影片更流畅。
在《芳华》中我们结合了这两种做法。电影开始的阶段,我们更多把剪辑点放在音乐重音上,这种感觉和那个年代的氛围相符,一种整齐划一的集体感、秩序感。从邓丽君的部分往后,影片开始进入抒情段落,我们就尽可能将剪辑点隐藏起来。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