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凡达》的剪辑思维,分析好莱坞电影中视觉效果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4-03-06 10:53:00 浏览量:168次

说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这个奖项,可能不少人会认为这个奖是“近年来奥斯卡才设立的”。然而实际上,这个奖项在奥斯卡第一届颁奖典礼的时候就创立了,只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个奖项已经从纯粹的评判“视觉效果”,逐渐转变为了“最佳电影剪辑奖”。第82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的获奖影片《阿凡达》,被誉为是这个“转折”的关键点。笔者就从《阿凡达》的剪辑思维,分析好莱坞电影中视觉效果的发展趋势。

十年前的《阿凡达》,在好莱坞的科幻电影界有着跨时代的作用,当时奥斯卡评审团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就是:每个片段都让人眼前一亮。这部影片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拿下当年的最佳视觉效果奖,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阿凡达》标志着好莱坞电影中视觉效果的发展趋势。发展趋势的关键点就是:好莱坞电影更多的从剪辑上“下功夫”,从而体现影片的视觉效果,而不是单纯的运用特效加工了。不少人认为《阿凡达》的剪辑是天衣无缝的,有一种“一镜到底”的效果。然而熟悉电影的人都知道,“一镜到底”其实也是一种剪辑手段,当然《阿凡达》只是达到了这种效果,他们的导演组是如何达到的呢?因为这部影片在剪辑的过程中,运用的轴线原则,引导了观众的视线追踪。

其实在《阿凡达》之前,大部分好莱坞影片的剪辑都没有引入“轴线原则”,以前的电影剪辑就是单单的剪辑而已,把故事弄完整了,把节奏调整得紧迫了,就完成了剪辑任务。然而自从《阿凡达》出现以后,好莱坞电影的剪辑思路开始向“轴线原则”转化,以观众们的视觉体验效果为准。不少看过《阿凡达》的观众朋友们,也许对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内容阴险并不是很深刻,但是对这部影片的“观感体验”肯定印象颇深。它并没有像其他科幻影片那样可以的渲染视觉冲击效果、刻意的制造“绚烂的场景”,而是让观众们自然而然的体验到了视觉上的享受,让观众以主动的方式了解影片。

好莱坞从黑白电影时代发展到3D时代,剪辑思路也跟着发展了很多。在黑白电影年代,由于技术以及设备上的限制,“剪辑艺术”只是让演员有重复录制的机会,挑选录制得最好的一段放出来。然而自从《阿凡达》这部影片之后,电影剪辑也趋向于立体化。而《阿凡达》就是运用了多维立体的剪辑手段,在影片的刚开始就是一个全景的场面,让观众们可以区分出“主角”和“配角”,从而自然而然的把观众的角色也代入到整部电影中。

其实,好莱坞电影中视觉效果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不再追求刺激、而是追求整个故事的连贯性。如果一部电影剪辑效果很绚烂、运用的高科技手段非常高,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很高的票房,因为不少观众们都喜欢“看个新鲜”。然而《阿凡达》的这种剪辑效果,更加的回味无穷,十年过去了,其他的科幻电影都已经拍成了一个系列,而《阿凡达》只有这第一部却达到了很多科幻电影达不到的成就,这部影片的“下一个系列”也一直被期待着。好莱坞电影中视觉效果的发展趋势就是如此,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还会延续下去。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