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中国信通院发布:2025智能体领域十大重要关键词

奋努的小枫作者:奋努的小枫 发布时间: 2025-09-22 18:31:01 浏览量:0次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深入发展,以智能体为代表的大模型应用,已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智能体能够将模型技术能力与任务执行能力深度融合,精准匹配当下日益复杂且迫切的提质增效需求,有望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

2025年7月28日上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智能体驱动产业变革论坛顺利举行。会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正式发布并详细解读了“2025智能体十大关键词”。这十大关键词分别为:通用智能体、专用智能体、端侧智能体、企业级智能体、智能体平台、智能体通信协议、多智能体协同、智能体价值评估、智能体可信、智能体基准测试。它们集中反映了当前智能体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技术研究的热点方向以及产业关注的重点内容。

01
通用智能体

通用智能体拥有跨领域知识储备与通用能力,可理解并执行多样任务,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路径。其发展不仅仰仗大模型能力的精进,更需感知规划、认知决策、多模态融合、人机协作等多技术协同创新。未来,通用智能体将朝着多阶段能力跃升、多维度技术融合的方向前行,推动人机协同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创造”,化身智能经济时代的新型“数字员工”。

02
专用智能体

专用智能体专注于特定行业、场景或任务,针对性强化了专业适配能力,可精准把握业务逻辑,高效完成特定任务。它借助模型精调、知识注入与语料强化、角色设定及行为约束等手段,深度适配金融、教育、工业、医疗、法律、交通等垂直领域,能应对更复杂的工作挑战。未来,专用智能体将朝着垂直场景不断深耕、产品形态持续完善、生态体系逐步健全的方向加速迈进。

03
端侧智能体

端侧智能体是部署在移动设备、IoT设备、PC等端侧设备上的智能体。它着重提升本地推理、隐私保护及实时响应能力,可实现离线感知、个性化推荐、环境自适应与快速反馈等功能,具有响应迅速、网络依赖小、安全性强等优势。未来,端侧智能体将不断强化安全隐私保护,提升计算推理效率,增强交互的自然流畅度与情境理解深度,成为“万物智联”时代的关键入口和核心计算节点。

04
企业级智能体

企业级智能体是专为企业复杂业务场景打造的智能系统。它能深度融合企业数据资产与业务流程,集成大模型、RPA等前沿技术,无缝打通CRM、ERP、MES、OA等各类信息系统,自主完成复杂业务流程,大幅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该智能体注重可控性、可解释性,以及强大的系统集成与兼容能力,是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利器。未来,它将在跨系统协同、流程再造、决策支持等领域持续深耕,助力企业构建“人机协同 + 自动运行”的新型运营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05
智能体平台

智能体平台作为管理智能体全生命周期的“基础设施”,具备智能体设计、开发、部署、运营管理等一站式功能。它集成了模型调用、低代码开发、数据管理、模板定制、知识管理、工作流编排、性能监控等核心能力,能有效降低智能体研发与应用门槛,提供从开发到上线的全流程闭环服务,加速智能体落地应用。未来,智能体平台将成为智能体产业链的核心枢纽,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实践,助力构建并繁荣大规模智能体生态系统。

06
智能体通信协议

智能体通信协议是智能体间,以及其与大模型、外部工具互联互通的关键基础标准。它统一通信语义、接口规范和行为模式,让不同厂商、平台的智能体可无障碍协作与信息共享,达成“一次开发、多端兼容”,有力推动智能体生态开放和跨域融合。未来,该协议功能会更丰富,安全性持续提升,成为智能体与外界高效交互的“桥梁”,促进智能体在更广泛场景中应用。

07
多智能体协同

多智能体协同,即多个智能体借助协作、博弈、竞合等模式共同攻克复杂任务,打破单智能体能力局限,达成“1+1>2”的集体智能成效,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该系统注重自治、协同与适应性,通过科学分工和协同机制,达成任务分配、资源协调等目标。未来,伴随通信协议与协同算法的进步,多智能体协同有望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催生“群体智能”这一全新范式。

08
智能体价值评估

智能体价值评估需从应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考量,涉及功能丰富度、性能优越度、用户满意度、业务影响、成本投入等众多维度。科学开展评估,能为政策制定、优化部署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智能体价值评估正处在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阶段。未来,要构建多维、可持续且可复用的评估模型与工具集,推动形成智能体投资回报率(ROI)分析、全生命周期价值跟踪等机制,从而为智能体的规模化部署和精准化投资提供坚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09
智能体可信

智能体可信聚焦于智能体产品研发与应用全流程,着重考量其专业性、可控性、真实性与安全性,确保使用中的可靠合规。它强调“对齐人类价值观”,需在数据运用、偏见管控、行为阐释等方面制定标准,规避“黑箱风险”与“价值偏差”。未来,智能体可信建设将不断推进,重点开展高质量数据供给、多元技术融合创新、安全评估框架构建等研究,推动智能体应用更透明可控,切实与人类价值观深度契合,为智能体广泛应用筑牢信任根基。

010
智能体基准测试

智能体基准测试借助标准化测试任务、评价指标与运行环境,对智能体的理解、决策、执行效率等能力展开科学衡量。当下,其正从单指标转向多维度、静态测试迈向动态交互、人工评估过渡到仿真测试。未来,构建契合不同智能体类型、贴近真实场景的高质量测试体系,能为智能体产业健康前行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望未来,中国信通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联合智能体产业各方开展智能体通信协议研究,加快建设智能体测试床,开展智能体基准测试。同时,还将持续开展智能体产业研究、标准研制、评估测试等工作,多措并举推进我国智能体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加速智能体产业发展壮大,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END
火星时代教育 影视学院刘老师,为你解答

相关文章

×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