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沙水区设计形式有哪些,如何最大程度发挥环境教育功能

发布时间:2024-07-08 09:26:50 浏览量:163次

《指南》中提到: 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而这些能力都能够在沙水游戏中获得,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沙水游戏如何设计、教师如何引导等问题上,相关研究非常多,而关于沙水游戏环境如何构建的研究却几乎没有,能够看到的只有一些比较基础的区域设计规范。

对于幼儿来说,沙水游戏如何玩很重要,在怎样的环境里玩同样重要。所以我们总结了三种沙水游戏区环境构建形式,来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优势,以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大家愈发意识到,在大自然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综合表现要好于在塑胶场地等人工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以沙水区来说,很多幼儿园的沙水区是苍白的,玩沙区就只能看到沙,幼儿无从感受自然界中那些奇妙的联系,沙水游戏体验非常单薄,也就无法充分发挥户外活动游戏的教育价值。

因此,在儿童视角下,沙水+自然环境的构建方式实际上是最契合幼儿成长与学习需求的。这种构建方式对园所原生环境、规模等有较高要求,但优势也非常明显。

丰富的自然生态与多感官参与:

3-6岁,幼儿主要以感官体验来认识世界,多感官参与是儿童感知事物的重要形式,一种感官的感觉往往会引起另一种感官的兴奋,进而帮助其加强对事物的感知。

在沙和水之外,自然环境中还存在着泥土、草地、昆虫、花鸟、树,它们能够给幼儿带来极为丰富的感官体验,同时,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很多有趣的联系及现象。

这可以让幼儿在沙水游戏中发现更多问题,产生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学习行为,也为老师提供更多情景性课程选题。

自然氛围与自主发现的游戏材料:

大树取代了人工遮阳棚,阳光星星点点地洒落在沙池中,给予幼儿天然的身心疗愈,随着季节变化,植物从绿意盎然到渐渐枯黄,更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与生命所蕴藏的力量。

同时,真实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树枝、叶子、花瓣、石子等充满生命力的游戏材料,用树枝在沙池中作画、用树叶做一艘小船,最可贵的是,这些材料不再需要教师投放,而是由幼儿自主发现和运用,最大程度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

沙水区+大型玩具:

沙水区+大型玩具的构建方式相比于沙水区+自然环境,对园所原生环境及规模要求会低一些,所以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二者可以同时存在、相辅相成。大型玩具亦有着与自然环境不同的独特优势。

在《幼儿园如何选好户外大型玩具》这篇推文中,我们提到过,大型玩具是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一种多样化、多维度的延伸及补充。

之于沙水游戏场景,大型玩具可以为游戏空间提供纵向上的延伸,为沙水游戏增添更多趣味性、可玩性和探索性,让沙水游戏体验更为丰富。

同时,沙池是天然软垫,能够提供充足安全感,这意味着在沙池场地中,孩子们会更加乐于尝试一些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游戏行为,大型玩具能够为这些行为和想法提供可供施展的平台。

沙水区+玩具、木平台构建方式最为常见,对场地、资金等要求较低,这也是该构建方式最核心的优势。

这一类沙水区的构建相对简单,但是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着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利用大量故事情境创设、挖宝藏等游戏形式来增加沙水游戏趣味性,维持幼儿积极性,帮助幼儿学到更多知识,不然幼儿会在短暂的专注后快速失去兴趣。

沙池包边应考虑儿童坐息、跨越等行为,不宜过窄、过硬,可以用原木、轮胎收边,亦可以将包边直接做成木平台,自然美观,也能给幼儿提供更为舒适的游戏环境。

沙池和水池的距离应以儿童尺度为设计标准,便于儿童提水,或利用竹筒、pvc管等材料来搭建运水装置。

以上三种沙水区的构建方式,从较为复杂、要求较高的沙水区+自然环境,到较为简单,但对教师有着更高要求的沙水区+小型玩具组、木平台,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条件。

但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最终落点都在于发挥户外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让幼儿更好地在玩中学,在玩中成长。


方案设计团队:希园幼儿园设计

户外大型玩具生产安装:希园玩具梦工厂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确定